隨著醫療發展成熟,許多尚無有效治療藥物的疾病,也逐漸成為植物新藥展露頭角的舞台,去年美國FDA核准了一項植物新藥的上市,為了不讓美國FDA專美於前,中國SFDA也將提高中醫藥核准的比例。然而同樣都是植物新藥藥證,若是出生於名門望族,國際市場自然價值斐然。
文/李振南 獨家專訪
美國,向來是生技公司圓夢的地方,隨著美國FDA陳紹琛博士於2008年nature letter中提出植物新藥上市,解決CMC困境的的五個方式,於2012年又核准另一植物新藥,市場逐漸有了雛型。不過,嗅覺靈敏的台灣廠商,現階段有一個更大的機會─「中國市場」。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中國的太陽神,三皇五帝之一。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他還是醫藥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造醫學,使得中國中草藥產業具有良好的優勢與發展利基。中國有13億人口,只要取尾數3億人,就跟美國人口一樣。生技產業是國家的扶持,也是中國十二五計畫中,重要的施政方向,兩岸生技合作,將帶給我們無限寬廣的想像空間…
金融家月刊(以下簡稱金:)植物新藥的定義是什麼?
泰宗董事長徐煥清(以下簡稱徐:)
泰宗研發副總經理王雅俊(以下簡稱王:)植物藥,在台灣依照「審查單位」不同,可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植物新藥走美國FDA藥證出來的,完全符合西藥管理規範所執行;另一類則是走傳統中醫藥委員會申請藥證處許可的中藥、植物藥。在台灣,市場總是將兩者混淆一談,然而真正具有國際市場的,只有植物新藥領域。
如果要評估一項植物新藥,在國際間是否具有開發價值,必須從四個角度來衡量。包括:一、研發上市的成功機率。二、該項藥品的市場潛力有多大。三、成功上市後,能取得多少市場份額。四、藥品上市後,通路布局是否完整,以上四點缺少任何一點,都將影響藥品的市場價值。
(金):目前市場上已通過美國FDA核准的植物新藥?
(徐):美國FDA對於植物新藥上市的法規,方向還不是很成熟。2006年時,第一個核准上市的植物新藥為德國Medigene公司的VeregenR,直到2009年FDA在Neutral雜誌裡發表,對植物藥CMC的原則,如果能像VeregenR一樣,把有效物質都找出來,則准許上市。去年FDA又核准了一個用於治療服用愛滋病藥物後止瀉的口服新藥,即便成分沒那麼明確,仍可看到FDA對尚無有效藥物的批審態度,這與美國FDA陳紹琛博士於2008年nature letter中發表的方法不謀而合。
目前泰宗的植物新藥「TCM-700C」雖然尚未把所有的有效成分找出來,我們有很好與臨床療效指標相關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機制均已獲得美國FDA認可,也可以找到治療的平原期,三期臨床試驗也將用多批次來進行,證明批次間的一致性,五點之中我們至少符合了上述三點。其中,針對第五項療效指標,FDA對於市場上尚無有效治療藥物審查的態度是“先求有再求好”只要臨床結果能初步證明療效,就可取得上市許可,等該藥品上市後,再回頭執行所謂第四期臨床試驗(phase 4),以確認是否有一致性。去年上市用於愛滋病止瀉的口服藥,現在市場沒有有效藥品,因此標準不會太高,就讓你上市了。
目前C肝沒有好藥,FDA把它放在快速審查(Fast Track),臨床療效指標的部分能夠達到統計意義就OK。新藥上市審查中CMC的要求更趨於第五項之要求,有這樣的優勢!
(金):全球C肝市場有多大,為何選擇C肝?
(徐):很多人問,泰宗為何選C肝?這是個很聰明的問題!A型屬急性肝炎,致命危險低,治療後得以痊癒,B型與C型肝炎則會造成慢性帶原,長期恐引發肝硬化或肝癌,以華人罹患居多,但B型肝炎已有疫苗,在美國,B肝的感染率很低,是沒有市場的。
此外,目前市場並無治療B肝的有效藥物,換句話說,因為沒有真正治癒指標的定義,可能於測不到病毒後數年還會復發,所以執行臨床試驗治療可能就需三年,再花兩年去觀察結果,一個病人臨床就要做五年,以我們目前的資源(資金及人力)沒辦法維持到臨床上市完成,因此我們選擇研發C肝藥物,這是一個全球高達1.8億罹患人口的市場。
(金):成功開發後能佔有多少的市場?能否取代現有藥物?
(王):現有C肝干擾素藥物是由羅氏(Roche)及默克(MSD)所生產,要搶他們的市場,有些不切實際,就算療效很好,能有多大的行銷能力?針對第一基因型的C肝病患,一年治療48週,治癒率才五成多,且副作用非常大,在現有治療沒有那麼好的情況下(clinical unmet need),國際大廠都積極開拓C肝藥品。從2011年到去年,市場共有6-7個併購案,金額從2.4億美金到110億美金皆有。為何會有如此密集的併購案?原因在於2011年5月,美國FDA核准了兩個治療C型肝炎的小分子藥物,該藥稱之為「直接抗病毒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DAA),若加上原本的治療藥物合併治療,可將提升治癒率到七成左右,但副作用卻也提升了兩到三倍。
而我們鎖定的競爭策略,是如同雞尾酒療法般的合併治療(add-on therapy),從植物新藥的領域切入,除了提升治癒率達7~8成外,並可有效降低現有治療藥物的副作用。換句話說,市場是直接加上去的,搭著原藥廠的順風車,銷售速度可較一般新藥快上許多。舉例來說,上述兩項藥物在2011年5月上市後,短短6個月,分別賣了10億、5億美金,占全球C肝40億美金市場約37%,基本上合併治療對新藥開發是好的策略,假設市場有十萬患者,那麼十萬人都會加上輔助治療!你就知道我們的藥品多有市場價值了!
(金):這項輔助治療的費用如何?
(王):在美國,光是一個DAA的療程藥費約2.9-4.9萬美金,還不含原本的藥物,治療療程約半年左右,一個是自費,一個則是保險給付。回到我們產品的優勢,同樣是add-on 輔助治療,鎖定中國約4000萬C肝帶原者,假設有4%患者就醫,就有接近160萬人參與治療,定價只要在2.9萬-4.9萬人民幣就夠了。光是一個大陸市場,植物新藥的市場效益就深具爆發性了。
(金):貴公司如何看待新藥「TCM-700C」的成功機率?
(王):在中國十二五計畫中,希望提升中醫藥核准的比例,去年我們的植物新藥「TCM-700C」被遴選為兩岸生技搭橋的示範指標案件,對泰宗而言,中國內需市場夠大,是個天時地利的機會。我們與全球最大的臨床試驗公司昆泰(Quintiles)合作,現在已有20幾家中國醫院跟我們合作臨床試驗。
此外,我們邀請到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也是台大醫院肝膽胃腸科權威─陳培哲醫師,為我們科技顧問團(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SAB)的主席,成為兩岸臨床執行的關鍵人物。基本上,能讓從事西醫的人,接受植物新藥並願意執行臨床試驗,已是滿分。不論未來產品是否成功,對病人都已是最大的幫助。由臨床試驗主研究者(PI)的社經江湖地位,也可反射到這家公司的產品是否得到肯定。
目前泰宗新藥「TCM-700C」在中國執行三期臨床的主PI也是陳醫師所引薦,由大陸人民醫院院長魏來教授擔任大陸臨床主PI,包括肝炎疾病的治療Guide line及醫保目錄的收納,他都是主要的意見領袖。如果我們是找江湖術士吳樂天來當顧問,那投資者就要小心了。
(金):兩岸臨床試驗是否相互承認?
(徐):去年底大陸成都舉辦兩岸醫藥衛生合作研討會,我們是唯一被選上的植物新藥,獲選原因除了符合十二五計畫中屬於華人的重大疾病外,還要與植物相關。泰宗目前兩岸臨床試驗同步在台灣跟中國執行,其中中國佔比約80%,到時申請新藥核准時,資料兩岸同步送,台灣送新藥的查驗登記,中國則送進口藥品的查驗登記。一旦台灣核准上市後,中國就能同步快速核准。但原則上中國核准在我們之後,因為我們是第一個原廠國。
若新藥可以提早上市,可創造更多的效益!兩岸臨床試驗同步進行,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利多!中國政府也不認為,植物新藥應該讓美國FDA核准。
(金):如何解決植物新藥定性定量的問題?
(徐):這是多數植物新藥公司面對的難題,不過我們已經從大陸進口的冬蟲夏草裡分離純化菌種,此菌種母株已儲存於液態氮中,透過此菌種點入培養皿後,並將此冬蟲夏草菌種發酵,未來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就不再需要擔心冬蟲夏草原料要去哪裡採集、價格變貴、品質不一等問題!而安全性跟有效性,則是靠臨床去證明出來。
為了控制生產過程的菌種不產生變異,早在2000年的時候,泰宗便利用基因檢測方式,找到NS3、NS4的基因片段,能區分不同的冬蟲夏草菌種,並已申請五項冬蟲夏草分離菌種鑑定的專利,此生產發酵的製程當成泰宗的knowhow。而療效指標則申請專利保護,因為同時具有knowhow與專利保護,我們才敢真正去做新藥開發,才有辦法達到定性、定量的核心技術與專利的保護。
(金):國際藥廠對於貴公司植物新藥是否感興趣?
(徐):我們的策略是與現有的C肝藥物合併治療,包括羅氏(Roche)及默克(MSD)兩家原廠的藥物療效指標相當,若搭配我們的藥物,療效可望增加10~20%,又沒有副作用的問題,雙方各有機會擴大市場銷售。現在我們在執行三期臨床試驗,雙方都積極的想與我們配合治療,甚至願意用很低的價格,把原廠藥物提供給我們做臨床的合併用藥,他們也都各自提了很好的中國合作計畫,在C肝這塊市場,國際大藥廠其實是蠻看重的,我們是under在美國FDA的架構之下執行臨床試驗,規格與等級都和西藥相似。
放眼美國市場是條生路,但眼前似乎有一個更大的機會在中國市場。中國擁有13億人口,然而中國幅員遼闊,通路系統各自為政,單一、兩個產品的行銷綜效不大,多半鍛羽而歸。泰宗(4169)牽起中國昆明貝克諾頓醫藥集團(KBN),聯手搶占大陸60億人民幣的止痛貼布市場。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藥品的世界裡,則是怕入錯(藥)房。
通路的好壞,決定了藥品銷售的成與敗!在中國的藥品流通事業中,存在著複雜、利潤低、廠商多競爭激烈、資金拖欠及國營保護等問題。其中,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營收占全中國醫藥通路行業的總收入達62.2%(ITIS 2010),包括國藥、新上藥及九州通等全國性的通路事業,因本身即有藥品開發及製造能力,若把藥品交由其鋪貨,等於是投入了一個大型的屈臣氏通路,藥品優勢不易凸顯;而專注於各省的通路事業,則因藥價調查等因素,各省間無法合作維繫,只有將藥品交由類似康聯這類自行經營中國全國通路的公司,才會有長遠規劃。
三年內止痛貼布 要成為大陸第一品牌
除了研發植物新藥外,泰宗還有一項秘密武器。早在今年一月,泰宗即宣布與大陸擁有600名行銷業務團隊、4萬個銷售通路的昆明貝克諾頓醫藥集團(KBN)策略聯盟,聯手搶占大陸60億人民幣的止痛貼布市場。目前大陸止痛貼布市場每年以20%的速度快速成長,泰宗與KBN共同銷售的止痛貼布,為台灣生產的高品質水性貼布,不會造成一般貼布容易引起的皮膚癢、起紅疹及過敏等副作用。透過泰宗與KBN的共同行銷,該產品可望於3年後,成為大陸止痛貼布的第一品牌。
事實上,KBN是由大陸昆明藥業與全球最大的學名藥廠Teva合資成立的藥廠,以銷售復建科等產品為主力,早在泰宗董事長徐煥清接手泰宗之前,就曾以引進日本SKK治療關節炎的玻尿酸產品由KBN代理銷售,並創造10年內由7,000萬針放大至170萬針的佳績,如今該產品已佔KBN超過三分之一的銷售,而台灣已轉由泰宗代理,大陸市場也授權KBN銷售。
顧市場還是選名利
根據泰宗內部透露,與KBN合作的項目,絕對不是只有止痛貼布,未來也將引進特色學名藥,進入中國市場。泰宗董事長徐煥清認為,與其花大錢研發一項新藥,倒不如從市場上尋找一些比較有特色的藥,透過與中國KBN夥伴的合作,在中國申請一個許可證,成功機率高,所需時間短,以台灣公司的股本,加上大陸市場的潛力,視同研發一個新藥,市場效益不見得會低於單純新藥開發,也可以做為支持公司長期研發的動能。
本文由金融家月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