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報攤 報告內文
解密北歐名椅》從設計黃金年代,認識最值得投資的椅款

2016/04/15 提供機構:商業周刊
字級設定:

文●郭恆成


圖說:Finn Juhl設計的椅款BO72,椅身有著玫瑰木專屬紋路,於1950年生產至今風采依舊。 (攝影者.石吉弘)

什麼家具能夠越老越值錢?越使用越讓你感覺到它設計上的貼心與舒適?答案是:19501970年代的設計師款北歐名椅。歐洲家具發展史中,195070年代的北歐設計占據關鍵地位,不僅造型擺脫19世紀早期過度裝飾的浮誇風格,進化為簡約現代設計(Modern Design),也加入當時先進技術如金屬管彎曲、塑膠成形開發新工藝生產。當時稀少的訂製家具,在現今仍有增值空間。

尤其2000年後,北歐家具漸受國際市場矚目,蘇富比、佳士得、WrightPhillips拍賣會皆是熱門交易平台。長期參與競標的臣爵家具創辦人黃琪晃認為,近年來,競標者偏好投資實體家具而非畫作,是因為畫作只有觀賞價值,缺乏日常使用的功能性;他指出北歐家具能否增值仰賴多項因素:設計師和匠師名氣、家具本身履歷(皇室御用或博物館展覽)、木材珍稀度....,才能成就富潛力的拍賣品。 

比如巴西玫瑰木,自1992年起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瀕危物種,原木禁止採伐及商業交易,使得早先以玫瑰木當原料的北歐家具彌足珍貴;再者,若製作原件的設計師、匠師擁有後世認可的大師地位,搭配家具本身故事,價值往往跟著水漲船高,例如:丹麥設計師Peder Moos擅長自製高端家具,產量與大型工房相比極為稀少,作品曾巡迴斯德哥爾摩、海牙和紐約展覽,他一款運用橡木、楓木打造的餐桌於201510月更刷新北歐家具成交紀錄,由Phillips拍賣會創下新台幣2900萬元的高價。丹麥名設計師Finn Juhl1949年設計的酋長椅(Chieftain Chair)也因為總製作量不到百張,加上由知名工房Niels Vodder操刀,於2013年同樣在Phillips拍出新台幣2100萬元的成績。 

北歐各國從維京人時代便憑藉海路交流,彼此語言、宗教和價值觀相似,醞釀出專屬的「斯堪地那維亞設計」(Scandinavian Design)特色:簡潔無贅飾,兼顧機能性。北歐五國(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工藝史以丹麥哥本哈根家具匠師公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創辦迄今已逾460年,特別是從1927年開始連續四十年舉行的家具匠師公會展,是當時北歐設計師向外發聲的重要舞台。 

近代斯堪地那維亞風格的確立,則要歸功於丹麥現代家具之父的Kaare Klint導入新思維。1924年,他首先在丹麥皇家藝術學院成立家具科系,並要求學生丈量英國溫莎椅及中國明朝椅等古典家具,研究線條、材質和結構,並思考如何割捨多餘部分;另一方面,他系統性的調查丹麥人特徵與生活習慣,比方平均身高、家庭成員數目,做為設計新形態家具參考數值,而且,Klint還大力促成學生與工房匠師共同創作。 

呈現新風貌的北歐家具從1950年代進入黃金期,設計師Hans WegnerJohannes Hansen工房於一九四九年發表的椅款JH501,隔年獲美國建築與室內設計雜誌《Interior》喻為「世界最美麗的椅子」,就連美國史上首場電視轉播總統競選辯論會也以此椅供甘迺迪及尼克森使用。而由北歐國家發起,巡迴全美以及加拿大的Design in Scandinavia展(1954年至57年),更讓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進一步深植人心。無論你對北歐家具的嚮往是出於投資或日常使用,這些經典作品從外型到細節都為二十世紀家具樹立典範,詮釋了現代居家面貌。

本文由商業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