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總表 新聞內文

即使中位數時薪約新台幣 600 元,美國仍面臨公車司機大短缺


字級設定:

美國公車司機的時薪,中位數為 19.61 美元,約新台幣 600 元,這還只是中位數,若是資深的老練司機,實薪可能到 2 倍,也就是 1,200 元。台灣年輕人看到可能都要眼紅,開公車時薪可以有 600 元,那還上什麼大學,都去考職業大客車駕照開公車好了,想來美國公車司機一定很多人搶著當?恰恰相反,美國正面臨嚴重的公車司機荒。

西雅圖的王郡客運(King County Metro)短缺 100 名公車司機;紐澤西州全州的公共客運運輸短缺超過 200 名司機;丹佛市客運(Regional Transit Denver)短缺 127 名公車司機;洛杉磯郡第二大客運公司洛杉磯郡客運(L.A. County Metro)班表排不出來;俄亥俄州的托雷多區公車(Toledo Area Regional Transit Authority)因為司機短缺,不得不連續 2 年減班 6%; 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 17 條公車路線都被迫減班,使班距延長到 15~35 分鐘;肯塔基州路易維爾短缺 40 名公車司機,有 10 條公車路線因而每天誤點;新罕布夏州的海岸客運合作社(Cooperative Alliance for Seacoast Transit)短缺 25% 公車司機。

事實上不只公車司機短缺,全美各領域駕駛都全面缺乏,不論公營客運或私營的各種運輸領域,從卡車司機到校車,所有司機一概短缺。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勞動力正面臨「銀髮海嘯」大退休潮,也就是嬰兒潮世代屆齡退休將一口氣一起退出職場,而客運業是受創最大的行業之一,因為客運業 55 歲以上員工的比率在交通產業最高,達 35%,45 歲以上員工比例更高達驚人的 63%。根據美國交通部、勞動部、教育部聯合統計預測,到 2022 年,美國客運業有 72% 現有員工已經退休,將釋出 20 萬名職缺。

新科技搞亂許多傳統工作的時代,公營公車司機仍是相當穩定的工作,是政府雇用的鐵飯碗,過去公車司機是個穩定又有工會、支領豐厚中產階級薪資,還有公家保障退休金的良好工作,社會地位也不差,社會大體認為公車司機是為民服務的有貢獻者,且入門門檻並不高,不需要大學學歷就能當公車司機,這份工作足以讓一個年輕人成家立業、買房子、養育小孩、送他們上大學,還有餘錢可以去度假。

那為何美國年輕一代不願加入,讓客運招不到司機呢?有相當多原因,首先當然還是薪資問題,公車司機的薪資雖然不錯,但過去 10 年美國自全球金融風暴谷底復甦的過程中,其他藍領工作的薪資大幅成長,公車司機的薪資卻受限於政府預算,只勉強跟上通貨膨脹,新人薪資更是縮水,考量必須考取商用大客車執照的費用,讓新加入者興趣缺缺。

除了開車還要管人
許多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公車司機的狀況更窘迫,領的薪水跟過去一樣,但房地產卻已被炒作到恨天高,於是本地公車司機住不起本地,有時竟然得要睡在車上。

各地方政府的財政窘迫造成惡性循環,因為沒錢,所以請不到人;因為沒人與想降低成本,只好減班;因為減班,乘客等待時間變久,搭乘意願下降,所以營收縮水,就更沒錢;這樣的黯淡前景,也對徵募新人沒有太大幫助。

另一方面,主打共享經濟的 Uber、Lyft 等服務,雖然競爭的主要是傳統計程車市場,尚未對公車司機生計造成直接影響,但卻競爭了公車司機的來源,當 Uber 司機門檻更低、工作性質更彈性,年輕人更傾向這種工作。除了共享共乘搶走人力資源,群眾快遞服務如 Amazon Flex 也吸引許多有意從事駕駛工作的新人,這都讓公車司機缺人荒雪上加霜。

公車司機對年輕人來說最不吸引人的特性,就是駕駛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公車司機的主要工作不只開車,還包括收費,以及管理車上乘客,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有一大群人在車上,就有數不清的問題;從回答問題到排解糾紛,以及清理髒污的日常,到遇到特殊狀況時,如何安撫並疏散乘客。處理人的問題,是公車司機的重要工作,年輕人不愛與人群打交道,往往因此打退堂鼓。

另一方面,因為面對大眾,也增加許多職業風險,包括公車遭劫持,小則遭乘客辱罵,大則甚至有可能遭殺傷或電擊棒攻擊,這些針對公車司機的攻擊事件有增加的趨勢,當然也嚇退了許多求職者。客運業者對如何增強司機的安全措施,尚沒有相對妥善的辦法,目前的思考方向是自動收費,以及將駕駛區與乘客區隔離開來。

年輕一代不當公車司機,或許還有很合理的原因,那就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日漸成熟,最可能的就是先從固定路線的長途貨運開始取代,接下來就是長途客運,再下來就是市內公車,年輕人自然會擔心職涯到中年時突然失業,所以現在就先迴避。

自動駕駛技術雖然造成招募困難,但也或許是公車司機荒的終極解方,但是,自動駕駛不等於無人公車,因為有一群乘客,就還是需要有人管理與服務,因此未來公車可能沒有司機,但車上還是有工作人員,只是不負責開車,完全專注於管理車上乘客,比較像隨車保全與服務人員,協助他們、維護他們的安全。

但這個未來還很遙遠,不僅客運工會強烈反對,客運業者也尚未對引進自動駕駛技術產生興趣,在可見的未來,自動駕駛技術還不會是公車司機荒的解藥;另一方面,川普的保護主義政策下,美國移民來源勢必縮減,該如何填補近未來所需的 20 萬公車司機?能加薪到讓公車司機住得起城市,或只能減班甚至停擺?成為美國公共運輸的一大難題。(本文由科技新報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