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編碼又稱視訊壓縮,是將體量巨大的視訊數據進行大比例壓縮,從而實現高效傳輸和存儲的技術。由一連串靜止畫面組成,畫面與畫面間有著相似性,因而產生時間上累贅,壓縮時參考兩張畫面的關聯性,針對不同的地方壓縮或使用前一張畫面,以減少資料量,達到壓縮效果。
視訊的接收端為人類的視覺系統,移除人眼無法察覺的失真,將資料做有效的儲存。 視訊編碼的主要工作便是去除累贅。
一般視訊編碼的畫面可分為三種︰
1)I Frame:不參考過去畫面,所編碼的靜止frame,是張完整的畫面。視訊中若沒有I frame則無法隨意選取畫面。
2)P Frame:從最近解出來的I frame或P frame所預測出來的畫面。
3)B Frame:從最近解出來的兩個I frames或P frames所預測出來的,一個是前面的畫面,一個是後來的。。H.264/AVC能提供高效率的視訊壓縮,及壓縮視訊在各種不同網路環境的有效表示,所以在數位電視、行動視訊、影音串流、高密度光碟等各項新興多媒體服務中都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視訊編碼標準主要是由ITU-T與ISO/IEC兩大組織制定而成,其發展如下
年份 |
標準 |
組織 |
主要應用 |
1984 |
H.120 |
ITU-T |
|
1990 |
H.261 |
ITU-T |
視訊會議、視訊通話 |
1993 |
MPEG-1, class 2 |
ISO/IEC |
VCD |
1995 |
H.262/MPEG-2, class 2 |
ISO/IEC、ITU-T |
DVD、藍光、DVB、SVCD |
1996 |
H.263 |
ITU-T |
視訊會議、視訊通話、3GP |
1999 |
MPEG-4, class 2 |
ISO/IEC |
|
2003 |
H.264/MPEG-4 AVC |
ISO/IEC、ITU-T |
藍光、DVB、iPod視訊、HD DVD |
2013 |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
ITU-T |
|
‧H.261
第一種視訊壓縮標準,以雙向視訊會議應用為主,針對速率從40kbit/s到2Mbit/s的ISDN網路而設計。支援CIF(352 x 288)及176 x 144(QCIF)解析度,色度解析度則採用4:2:0次取樣。視訊會議須同時進行即時編碼與解碼,所以在設計時必須將複雜性降低。由於H.261具備延遲時間十分敏感的雙向視訊架構,因此只允許使用I和PFrame,不可使用B Frame。
‧MPEG-1
ISO第一項視訊壓縮演算法,主要用來儲存和讀取數位媒體的電影和音訊,如採用SIF(352 x 240)解析度、速率約為 1.15Mbit/s的VCD應用。MPEG-1與H.261相似,由於電影動態畫面遠超過普通視訊電話應用,所以MPEG-1編碼器需要更大的運算效能。MPEG-1允許採用B Frame,且可使用適應性感知量化,對每個頻段使用不同量化比例。
‧MPEG-2/H.262
為了數位電視發展,MPEG-2同時支援標準的循序掃瞄視訊,視訊序列由一連串相隔固定時間擷取的圖框組成以及電視應用常見的交錯視訊。交錯視訊會把畫面分為兩個圖場,一個包含奇數行的畫素,另一包含偶數行的畫素,然後輪流擷取並顯示這兩個圖場。該方法特別適合電視顯示器。MPEG-2支援標準電視解析度,包括美國和日本所用的NTSC標準,每秒60個交錯式720 x 480圖場及歐洲與其他國家的PAL標準。
‧H.263
繼H.261後產生的標準,提供更低位元率最佳畫質,主要透過28.8kbit/s普通電話數據機傳送視訊,解析度範圍則從SQCIF到 CIF。
‧MPEG-4
由ISO提出,延續MPEG-2技術架構。包括提高容錯能力來支援無線網路、低位元率應用以及各種新工具,以便將圖形物件與視訊整合。
‧H.264/AVC
H.264(MPEG 4 , class 10或稱AVC,Advanced Video Coding,高階視訊編碼)為1990年代後最被廣泛使用的視訊編碼標準,可高效率視訊壓縮,及有效表示於各種不同網路環境,應用於影音串流、光碟等多媒體應用。
而後,Google為推出開放源碼的WebM視訊編碼規格後,Dirac、FFMpeg與Theora等其它開放來源的視訊編碼方案。
‧H.265
ITU宣佈 H.265高效視訊編碼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最高解析度可達 8192 x 4320。 NGVC想要將位元率減少了50%,同時主要圖像質量和計算複雜性與H.264相比,計算複雜度從提升到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