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社論》碳盤查豈是喊口號 實現「碳歸戶」或許更好
2023/06/15 13:43
MoneyDJ社論
碳盤查(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CFV)最近很夯。說穿了,它就是以科學方法搜集資料,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化,盤查對象可能是組織企業,可能是產品與活動,可能是一個國家。減碳、減排就像減重,得先量一下知道自己多重,而透過碳盤查才能了解自己排放量的「數量大小」和「分布狀況 」。也就是說,碳盤查,是在力行減碳、甚至劃清楚減碳可行路徑之前,必須要做好的基本功課。
但是台灣的政府啊,在年初立院三讀修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後,環保署便預計2024年起開徵碳費,第一波課徵對象為年排碳量逾2.5萬公噸、約287家排碳大戶,後續再將相關所涉及範圍,逐步擴大其他碳排戶與中小企業。不過,全台企業當中有9成8以上是屬於中小企業,他們準備好了嗎?
政府,有幫助他們準備好了嗎?
當然啦,政策目標訂定說上市櫃公司2027年前完成碳盤查、2029年完成驗證,這些,都是有資本有資源的人。那麼中小企業呢?那些別說碳盤查了,連在資安投資都顯得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們,有人力去做這些碳盤查的工作嗎?老實講,我們認為政府實在是太高估了「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句話的安慰效力。工作這麼多年來,我們應該要相信的是,這件事情如果現在不想出一個非常簡便、乾淨、有效的碳盤查準則,那麼以後,就還是不會有人做的。
所以我們何不就從現在開始?——好比雲端發票、手機條碼都可以歸戶,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創建一個平台,將所有中小企業納入「碳歸戶」的資料庫範圍之內。如此,就可以透過整合台電端的供電模式、台水端的用水模式,企業公務車加油時刷一下條碼,就知道這次加了多少油,很便捷地以歸戶方式建立一間中小企業碳排放的輪廓。
當然,這樣的盤查還是需要核實的:是不是要納入員工通勤、外勤工作所衍生出來的碳排放?商務旅行的碳排放等等,物流運輸流程中產生的碳排放,也都必須納進這個「碳歸戶」。然後由國家所認可的檢驗機構——有點像是,碳排放的審計工作那樣——即可對該中小型企業的碳排狀況有所理解,並進一步規劃減排的路徑。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有不少第三方的資訊服務業者,積極地在推動企業碳盤查的商機。但如果借鑒早已行之有年的「發票歸戶」架構,來讓所有企業的「碳排放活動發票」也都歸戶在同一企業體底下,那麼,碳盤查或許就不會是像你我所想像得,那樣麻煩、那樣遙不可及了。
碳盤查是一個仔細檢視、尋找、登錄的過程;反過來說,「碳歸戶」則是把一切可能的活動,都是先標上可能的碳排量,放進一個包包裡頭,束起口袋之後就說「嘿,你好,這是我一年所用的碳量。」真是無比性感,帥氣。
接下來,我們就往下一個步驟走去吧。
(下週適逢端午佳節,DJ社論停更一次。祝大家平安健康,粽葉飄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