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社論》風電是國家能源政策,官股應加強支持融資
2023/09/28 14:04
MoneyDJ社論
離岸風電的開發、建置進度受到籌組融資時程影響甚鉅,作為台灣能源政策的核心戰略,我們認為,政府在3-2期放寬選商規劃方向之餘,更應該藉由政府對包括八大行庫、乃至郵政儲金等泛官股的影響力,加速專案融資(project financing)的籌組進度,透過「政策專案」形式,來提升對離岸風電開發案的授信額度,更能確保離岸風電的建置進度符合政策要求。
風場開發動輒3、5年,須時良久,其中也牽涉到龐大的金流需求。以全球離岸風電開發的現況來看,多是以開發商出資約3成、其餘7成則靠著專案融資的方式來籌措開發過程中所需的資金,融資到位(Financial Close)的時程不僅影響到了開發商在年化收益的評估效益,對於風場工程與併網發電時間安排至關重要,更是直接地左右了未來的電力利用規劃與國家能源安全。
說個數字:台灣的離岸風電開發,1GW的裝置容量約需要1,000億元的融資。而每家銀行,基於風險的平均與分散,針對單一風場開發案的授信上限大約就是30億,很難再多。而以台灣在未來的數年之內,每年規劃要新增建置1GW容量的進度來看,等於是金融體系每年就要淨增加授信額度1,000億元,相當於要有30家左右的國內外銀行參貸。
而1,000億元這樣的規模,要籌組融資有多難?就以海龍風電來說好了,即使集合了具有開發經驗的北陸能源(Northland Power)、新加坡玉山能源(Yushan Energy),以及具備龐大資產為後盾的日本三井物產(Mitsui & Co),海龍所拿下的1GW總裝置容量,籌組1,180億元融資到位的時程,足足較原先規劃的2022年多花了1年多的時間。
而以台灣的離岸風電開發特性來看,目前只有少數開發商能夠用母公司出面擔保借款,多數開發商則仍須仰賴專案融資來取得資金。
然而,國內銀行因缺乏對離岸風電開發案的授信經驗,在融資專案態度偏向保守,也使得部分離岸風電開發案的融資到位面臨「雞生蛋、蛋生雞」——銀行對於相關風險不願貿然融資、然而沒有參貸經驗卻又形成了未來專案授信壁壘——的障礙。
近年來固然有越來越多的銀行願意貸予離岸風電專案融資,不過以台灣規劃在2030年時達到風電建置量13.1GW、截至今年5月底的總建置量僅略高於2GW狀況來看,融資能否加速,牽涉工程與建置容量甚鉅,更直接地影響到了台灣能源安全的根基。
我們認為,既然發展離岸風電是核心的國家能源政策,官股金融體系在承受風險胃納量的同時,應該適時以專案保證方式加強支持風電開發的融資推進,提升能源安全的同時,亦有機會為部分官股金融機構閒置、或低報酬率的投資部位創造較高回報,形成能源、金融、乃至風電製造國產化的多贏局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