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幅建造中的大樓外牆鷹架布上,寫著,「Hey Chat GPT, finish this building...(嘿Chat GPT,完成這棟建築...)」所得到的回應是,「Your skills are irreplaceable.(你的技能是無可替代的。)」彰顯了技職教育與技工養成,是不會被AI取代的必要存在。我們認為,台灣的技職教育在包括人才養成、師資留用、更新教育現場的設備等環節,乃至縮減師資與業界待遇的差距,是政府在未來不可迴避的施政焦點。
進入AI時代,許多工作的樣貌都將被完全改變,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工程、營建、機械的打造過程,還是要經過「人手」的形塑。
然而,觀察教育部統計近10年來高中職學生數的人數與比例變化,高中:高職學生比重一路從2013年的43:57,變動至2023年的50:50,「重高中、輕高職」的趨勢仍在持續當中,一方面使得許多高職學校面臨經營困難,另一方面則是直接影響到台灣基礎產業的發展與技職人才的供應。
這固然是技職教育在中高等教育長期累積「『技』不如人」的偏見所致,另一方面則顯示出技職教育體系在招生時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賴清德總統在日前出席全國技能競賽頒獎典禮時,致詞表示技職教育需要提升技職教育的師資、提升教育現場設備的品質與完善度,以及鼓勵產學合作等環節,是吸引更多學生走入技職教育生涯路徑,提供台灣產業能量的關鍵。
我們認為,就提升師資方面,政府可考慮編列預算,拉高專職師資與業界師資的僱用薪資與鐘點費,縮減產業界與師資薪資的落差。由於目前產業界薪資水平持續提升,導致許多有一技之長的人才,直接選擇進入業界,而較不考慮在技職教育界做知識與技能的傳承,政府若能先檢討技職教育界的薪資水平,就有機會為教育現場引進更多有志技術傳承的人才。
另一方面,就提升教育現場的品質與完善度、乃至鼓勵產學合作等,則可推動政策引進企業資金,以租稅優惠來吸引企業以贊助、乃至認養的方式,來為技職教育第一線現場建立類生產線、甚至導入以業界經驗與資料為核心的AI虛實整合教育介面,來創造更多元且有彈性的教育現場,讓技職訓練現場更與產業所需貼合,提升訓練效率並降低危險。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而技職教育則是培育產業人才的搖籃。我們認為,政府應該挹注更多資源,為技職教育帶來傳承的能量,才能夠在佈建AI與再生能源、甚至未來半導體發展等經濟建設的趨勢之中,為產業界供應更穩定的人才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