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社論》循環經濟正對時,進口廢衣政策可重新思考
2023/03/16 13:46
MoneyDJ社論
紡織成衣產業的快時尚風潮,儘管帶動了成衣在消費端的快速更迭,卻也造成環境巨大的負擔與壓力。在「循環經濟」概念興起之時,儘管成衣業者已經擁有成熟的化纖紡織原料循環再製技術,囿於法規限制,海外廢衣進口仍屬於禁廢令管轄範圍。我們認為,若能適度放寬廢衣進口政策、將聚酯纖維含量高的廢衣作為產業原料進口,將有益於推動成衣產業的升級,並降低對環境的傷害。
過去作為廢衣主要進口國的中國,隨著經濟興起已轉入為出,成為廢衣出口國,接著非洲國家為扶植區域內的紡織產業,則開始限制廢衣進口。「快時尚」帶來全球舊衣、廢衣無處可去的狀況下,整個舊衣回收、再製的產業鏈,確實已經來到了重新洗牌的十字路口。
由於台灣的紡織與化纖廠已擁有成熟的舊衣回收、脫色、與再製技術,若政策與法規上能夠與此國際情勢逆勢操作,啟動高PET化纖比重廢衣的進口,就有機會讓國內紡織產業走在國際廢衣市場轉折點的一步之先,踩在廢衣循環經濟啟動的關鍵點上。
我們認為,對於PET含量達到97%的廢衣,目前廠商其實都已具備將其完成再製的技術,若能在法規上認定相關物資的進口屬於「產業用料」,而非一般廢棄物,將有益於啟動PET纖維產業的再生循環,一方面促進成衣產業升級,另一方面也將降低大量廢衣為地球帶來的負擔與傷害。
目前國內化纖廠都已經具備使用寶特瓶、舊衣原料再製成再生絲,並且進一步製成衣物的技術,不過受限於廢棄化纖原料的來源,再生絲主要仍來自於製程較為簡單的寶特瓶。觀察PET產業鏈,約有75%是製成衣物,而25%則是製成寶特瓶,換言之,即使全數的寶特瓶都獲得妥善回收,仍無法滿足所有的再生PET纖維原料需求,要取得足量的回收PET,仍須回到化纖衣物的回收鏈。
就當前法規限制而言,「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規定,PET所屬的熱塑型廢塑膠來源僅限於單一材質、單一型態的塑膠製程下腳料或不良品,或供應國內業者產製塑膠成品之單一材質及單一型態塑膠。在此前提之下,即使是100%以PET化纖製成的舊衣,也不能被視為產業用料而合法進口,等於限縮了台灣廠商投入化纖再生的原料來源。
在ESG與循環經濟的思維興起之時,紡織廠商逐步投入RE100(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提高再生原料比重,乃至於企業社會責任等等環節,卻在原料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我們認為,若能開放特定材料的廢衣進口,當可促進紡織與化纖廠的轉型契機。畢竟說到循環經濟,不可避免的話題是,台灣成衣大廠(下游)主要就是以龐大的外銷市場為導向,而化纖業欲發展再生PET纖維原料,自然不能單靠國內有限的寶特瓶、舊衣回收系統,要有具規模效益的化纖衣物回收鏈,則勢必得仰賴適度放寬的廢衣進口政策。這,才是真正的循環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