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社論》猜測還是財測?主管機關態度可更主動
2023/07/20 13:39
MoneyDJ社論
一轉眼進入Q3也將近一個月了,在半年報一翻兩瞪眼之餘,證券市場大家最關注的當然是接下來的半年要怎麼看?今年EPS賺幾塊?但放眼整個市場,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僅有台積電(2330)為首的部分半導體企業、電信業者,乃至部分金融服務業者,針對一整年各季度提供財務預測。我們認為,主管機關應該用更開放的態度,鼓勵上市櫃公司提供全年、甚至各季度的財測,提高市場資訊交流的透明度,才是投資人與企業之福。 當然有人會問,提供財測牽涉範圍方方面面,如果財測不準怎麼辦? 這麼簡單,就修正財測嘛。 就拿台積電來當例子好了,說起來有趣,就在這個禮拜,市場傳出台積電「恐二度下修財測」。畢竟財測是預測,也牽涉到提具財測時的市場景氣與產業變化等等因素,但當大家知道企業有可參考的預測值,那市場狀況瞬息萬變,財測自然可以也必須做出相應的修正,只要企業提出可供信服的原因,有時倒也「利空出盡」,不是嗎? 況且,能夠提供哪怕只是簡式財測的相關預估,長久下來,大家也會建立起一套系統性的標準,認同、或者不認同特定公司的財測數字,公司財務體質是否健康、設算財測數字是否經常誇大,或者刻意傾向保守,這些環節,也都是可受公評的。 讓我們看看現有企業是否應公告完整財測的標準,諸如「上市公司自行發布整體性或占全部營收逾50%業務之營收或獲利預測性資訊者」,或「發現有媒體報導上市公司相關預測性資訊,經證交所即予查證後上市公司並未澄清該資訊非其所發布或提供者(資訊屬明確具體金額、區間上下限或變動比率)」等條文,都只是在規範預測性財務數字是否由公司自行提供,對於確保資訊流通的公開、公正、公平並無助益,以現有標準看來,只是市場管理者的一廂情願。 事實上,整體上市公司財務預測的揭露比率若能提高,勢必可強化資訊透明度政策與公司治理;而投資資訊環境的品質和透明度是否能持續提升,整體財測揭露情況亦將扮演重要角色。這些,都可能對股票市場的長期競爭力與投資價值有正向的影響。 然而從國內現行自願性揭露財務預測的情況來看,上市櫃公司對此普遍意願偏低,如何從制度面推出更多的配套或政策鼓勵措施,強化或突顯財測機制的價值,這部分則需相關主管機關再多做點裁量。 我們認為,掌握訂單狀況變化、控制製造與營銷的成本,開發業務的費用等等環節,都是企業財務自律的重要環節——而這些因素,作為上市櫃市場上公開交易的企業,正也應該常態性地與市場溝通與揭露。主管機關也該用更開放自由的態度,鼓勵更多企業提具簡式財測,消弭交易訊息的不確定性,讓台灣的證券市場演變得更為成熟,也對投資人更友善的自由市場,別再讓財測只是市場的耳語與猜測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