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業總會在八月1日發表2022年的政策白皮書,其中果然包括請政府重新思考核電政策的論調。然而,台灣目前仍在發電的核二、核三廠已確定要在未來幾年內停轉並邁入除役階段,至於核四的重啟,更已在去(2021)年由公民投票否決了,台灣未來的能源規劃根本不再有核能的舞台,既然增氣減煤、廣設綠電的目標已經確立,就請產業界別再用核電「虛假的潔淨能源」形象自欺欺人了。
核電從來不是真正的潔淨能源。以深地層封存為主力技術的核廢料永久儲存方案,在充斥各種已知、未知斷層的台灣,根本不可能完全、永久地「安全封存」。七月初,歐洲議會投票支持也把核能列為環境永續的「綠能」,然而這項議案卻引發各國對立、引發爭議,其核心正是在處理核廢料時,不可迴避的潛在污染風險。而所謂將核廢料封存,只不過是再一次把核廢料洩漏的潛在成本,留給後代子孫。
喔,聽起來很熟悉是嗎?成本外部化,電我來用、錢我來賺、核廢核污留給後人。就是過去台灣產業最擅長的思維嘛。
但這種想法真的應該好好改變了。
從現實面看來,核一廠在2019年取得除役許可後就開始走除役程序,連聯外電塔都已拆除,目前已停止發電;而核二廠一號機燃料濕式貯存池爆滿、二號機的運轉執照明(2023)年三月也將到期,核三廠兩部機組的運轉執照則分別在2024、2025年到期。法律規定,申請延役至少要在到期前五年提出,因此,實務上、法制上根本不可能讓核二、核三再延役。
至於核四。別忘了2021年的公投,全國人民才用公投「不同意」核四重啟呢!台灣是個民主法治的國家,請大家不要忘記這一點。
更何況,核四就算「現在」展開重啟工作,座落在斷層帶鄰近處的核四廠,也至少要經過七年到十五年時間補做大量地質調查工作與分析評估、通過環評等工作,啟動電廠,根本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何況還是核能電廠咧——簡單到像發動汽車,坐進去,發動鍵給他按下去就好了?三十年前引進的機台都不用試車?都不用重新檢視設計圖和施工差異?
雖說台電的工作效率實在也是個差強人意,不過未來七年到十五年間,台電也已經規劃好要在2030年前增氣減煤、強化電網因應再生能源大量併網的需求,2030年時,不僅風電、太陽能場站建置量更形完整,用以調節發電離尖峰的儲能系統也有多家重電廠商摩拳擦掌在耕耘了;火力發電端,則要逐步導入固碳技術,達到火力系統減排的目標。
這些,都是如工總理事長苗豐強所言的,用「科學」來解決能源的問題。
順便說一下,根據台電系統各機組發電量揭露,目前尚在以約98%容量「滿載」運轉的三座核電機組,佔台灣當前總發電量也不過8%左右喔。
誰說我們需要核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