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上任以來,提出要將台灣打造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願景,並預計將在今年8月間提出初步規劃。過去十多年來,金融主管機關不乏推動台灣成為「亞洲金融中心」、「金融運籌中心」等目標與期許,而這次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項目,我們認為,金管會應從小處著手,先就藉由放寬法規就可跨出「第一步」的業務做起,之後再推進更符合國際資產管理市場需求的改革項目,如此將更有機會逐步落實相關政策的可行性。
長年以來,台灣身處於亞太地區的核心地理位置,一方面雖扮演著區域科技產業製造的重鎮角色,另一方面,在金融服務的領域,卻始終與區域內兩大金融城市香港與新加坡有著相當程度的落差,這自然也是彭金隆上任後推動金融業務實變革、強化台灣金融產業吸納資產能力的原因之一。
根據MoneyDJ記者與金融機構接觸,多數金融機構均認為政策與法規面的放寬,提供金融商品交易與跨境金融活動兼具操作彈性與監理實務的架構,確實是推進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路徑。然而有趣的是,當記者進一步與金融機構探詢「有哪些實際項目是可以考慮放寬的?」多數時候得到的,卻是三緘其口的回應、抑或「這要留待主管機關的決定」等,在在顯示出金融機構對金管會的「敬重」之意。
我們認為,金管會作為金融市場的監督管理者,固然必須以審慎的態度維持金融市場秩序,然而某些時候其行政與法規的監理,則也有形無形間限制了進一步開拓金融服務可能面向的機會。要兼顧「監理」與「發展」,或許金管會可以思考,從小處的逐步開放、鬆綁,再擴大到系統性的結構改革,將更有機會落實每個可能成長為大樹的小小金融新點子。
比如說,放寬純網銀業務範圍與線下活動限制、引導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乃至開放更多金融機構代理境外基金等,已是金管會確認幾乎立即可行的方向;而在FinTech(金融科技)領域,應用AI作為風險辨識與加速金融服務流程等作為,以及循序開放金融業辦理虛擬資產的保管業務,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甚至是將更多的新創FinTech公司納入金融監理沙盒,以「金融應用」來辨識法規面不足的監理環節,並提升法規的修改效率等等,都是可供參考的面向。
再者,當今的電腦算力不斷提升,如何讓金融機構藉由這些提升的算力「落地」成為可商品化的服務,包括將存放在台灣的受管理資產(AUM)經由AI演算自動配置,甚或結合區塊鏈(blockchain)銜接Web 2.0與Web 3.0的交易服務,這些,都可能是讓台灣距離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每個一小步」。
我們期待金管會在8月時將提出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藍圖,而更期待的是,有更多實際可放寬、有利於台灣吸納產業在全球貿易中賺取的利潤,能夠達成「台灣錢、台灣管理」的初步目標,未來,再更跨大步邁向「亞洲錢、台灣管理」的更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