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官方首提收縮型城市,逾2成地級城市出現人口流失
MoneyDJ新聞 2019-04-09 12:26:40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昨(8)日發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首次提到「收縮型城市」。該《重點任務》指出,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並嚴控增量、活絡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對此,上證報引述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表示,根據其研究團隊長期調查發現,中國大陸有26.71%的地級/副省級行政區發生收縮,且29.89%的收縮城市的市轄區出現了人口流失現象,集中分佈於大陸東北和長江經濟帶地區。
大陸《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至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在人口零增長和快速城鎮化雙重背景下,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代價是部分中小城市以人口為核心的要素的流失,城市收縮在未來較長時間內,將成為城市發展的常態。
張學良認為,中國大陸的城市收縮有著自身鮮明的特徵,理性認識城市收縮現象,明確城市收縮的基本空間分佈規律,對於未來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城市規劃的高品質實施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價值。為此,他提出三方面建議,首先,重視中國普遍存在的城市收縮現象;在收縮城市的未來發展規劃中,應採取「適應」收縮的態度,將收縮視為一種不可回避的後果,不要客觀忽視收縮,亦不要主觀輕視收縮,積極應對收縮城市可能引發的危機。
其次,抑制與人口流失相悖的空間擴張趨勢。張學良認為,城市收縮在中國快速城鎮化背景下普遍存在,而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引發持續的空間擴張,形成人口流失與空間擴張的強烈對比。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借鑒國際上「精明收縮」理念,優化而非逆轉收縮城市,關注收縮城市潛在發展動力,優化收縮城市建築和土地集約利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
三是著重關注人口流失背後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持續的人口流失」是城市收縮的表面特徵,城市收縮可能同時伴隨生產效率下降、失業率升高、人力資本存量下降等問題。他認為,更加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收縮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劣於非收縮城市,預示經濟社會發展潛力不足;未來應對城市收縮可以從優化財政收支、提高基礎教育水準和應對人口老齡化著手,同時應結合微觀統計資料,研究與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相關的經濟發展活力,及時發現城市衰退的趨勢,未雨綢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