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7-12-12 10:52:52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沙特阿美)企業規劃部副總裁Yasser Mufti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沙特阿美堅信、至少在未來20年內石油需求在整個運輸產業仍將呈現成長,不過,他也指出,共乘(ride-sharing)趨勢恐令零售燃料需求打上問號。沙特阿美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商。
Mufti表示,相較於電動車、自駕車,共乘趨勢將會帶來更為立即性的威脅。Mufti預期能源公司未來可能會跟共乘服務營運商洽談石油或電力供應合作案、而非像現在直接賣油給消費者。他並且透露,因應移動服務趨勢的改變、沙特阿美將檢視整個移動供應鏈並尋求投資契機。
紐約時報報導,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 plc)執行長本·范伯登(Ben van Beurden)11月28日承諾,2018-2020年期間旗下新能源部門每年至多將斥資20億美元(註:先前承諾為至少10億美元)投資風力、太陽能、氫能以及電動車充電站。
歐洲最大石油公司殼牌宣布與IONITY GmbH結盟、2019年將在歐洲(包括比利時、英國、法國、荷蘭、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高速公路80個據點設置超高速電動車(EV)充電站。
美國叫車服務應用軟體公司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去(2016)年6月1日宣布獲得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高達35億美元的投資金額。
Thomson Reuters 10月報導,PIF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約2,300億美元。沙特阿美完成5%釋股的股票初次公開發行(IPO)後、PIF將取得售股收益。PIF董事Yasir Al Rumayyan(註:目前也是軟銀董事會成員之一)表示,未來不排除投資更多像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這類的重量級公司。
CNBC 10月報導,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發表報告指出,紐約市計程車業者營收以及每天出車次數已經連續35個月呈現年減。大摩並指出,今年7月Uber在紐約市的出車次數超越當地計程車業者、為史上頭一遭。
美國企業商旅費用管理軟體開發商Certify 10月24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3季(7-9月)Lyft在全美地面運輸商旅市場的市佔率季增3個百分點至11%、創這家公司有史以來單季最大上漲百分點。租車業市占率季減1個百分點至28%、計程車業市占率季減1個百分點至7%。
根據英特爾(Intel)委託Strategy Analytics所做的研究,拜自主駕駛(Autonomous Driving)技術興起之賜、2050年全球「乘客經濟(passenger Economy)」年產值上看7兆美元。
消費者使用移動即服務(Mobility-as-a-Service)這部分預估在2050年將達到3.7兆美元規模。根據研究,私家車平均有高達92%的時間是處於閒置狀態。
如果將擁有一輛車的所有成本(包括保險費、燃料費用、折舊)納入計算,德國車主平均每年得花費8,800美元、美國車主負擔的費用更是上看12,544美元。
福斯集團(Volkswagen Group)旗下全資子公司MOIA 12月4日在柏林TechCrunch Disrupt會議上發表專為共乘市場設計的六人座電動車。這台號稱是全球首款電動共乘車續航力超過300公里、30分鐘的充電時間即可讓蓄電量回升至80%。
MOIA計畫於2018年底在德國漢堡推出共乘服務、初期規劃將配置200台。MOIA執行長Ole Harms 4日表示,公司希望藉由這項服務能讓城市減少100萬台的用路車輛。
KPMG LLP 11月27日指出,自駕車(self-driving cars)與移動服務的興起將降低美國消費者對擁有私家車的渴望、轎車類別將首當其衝。
KPMG預期美國私人轎車年度銷售量將從目前的540萬輛降至2030年的210萬輛。KPMG工業製造策略實務主任Tom Mayor指出,數家OEM廠商可能關廠並全面退出市場。目前有10家OEM廠商每年供應美國市場逾80萬台轎車,KPMG預期未來將縮減至3-4家。
美聯社報導,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GM.US)11月30日在法說會上宣布,2019年起將在美國大城市推出全自駕叫車運輸服務。GM財務長Chuck Stevens表示,這項業務的潛在規模比公司目前的核心事業還要大。
GM總裁Dan Ammann表示,旗下第一台商用電動車(EV)將會投入共享服務市場。GM預估,一旦共乘在美國市場拿下75%的市占率(註:目前不到1%)、屆時整體規模可望達到1.6兆美元。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