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9-12-16 12:16:01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近幾月來,美國大型製藥廠(Big Pharma)的股價出現反彈,但仍落後標準普爾500指數。分析人士認為,大批新藥即將上市,大型製藥股明(2020)年表現有望回神。
baron`s.com 12日報導,標普500製藥產業指數今年以來僅上漲8.2%,遠不如標普500的25.3%。涵蓋60家健康照護類股的標普500健康照護產業指數年初迄今漲幅也只有15.3%。輝瑞(Pfizer)年初來重挫12.19%,是拖累類股的主因。
不過,J.P.摩根(通稱小摩)分析師Chris Schott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大型製藥廠將展開新藥發行循環,類股有望受到提振。他並認為,整頓藥品定價機制的討論,不太可能正式立法。「雖然藥價改革爭議很可能會延續至2020年,風險卻似乎較偏消息面、而非基本面。2019年立法進度非常有限,受到國會分裂、政府大幅改革的執行力有限影響,2020年恐怕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Schott認為,製藥業最大的成長動能應是用來治療癌症的PD-1抑制劑,例如默克(Merck)的「Keytruda」及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Co.)的「Opdivo」。
抗癌藥激發併購潮
美國傳統製藥大廠上週宣布了一連串併購案,引起市場矚目,今(2019)年製藥業者及生技廠商已花費3,420億美元收購小型企業擴充產品線、規模已遠遠超越前次在2016年的歷史高。美國生技類股今年的漲幅,已達健康照護類股的一倍以上。
MarketWatch 12月10日報導,Dealogic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美國製藥與生技業的併購數量已從2018年的365筆跳升至484筆、整體併購規模(3,420億美元)創1995年以來的新高紀錄。相較之下,2018年的併購規模只有970億美元,前次創下歷史高的時間點落在2016年、規模達2,150億美元。
2019年的併購案,多是大型傳統藥廠砸下重金收購小型業者,藉以擴充產品線、避免重零開始。在許多案例裡,這樣的策略的確奏效。舉例來說,默克2009年砸下410億美元併購製藥商先靈葆雅(Schering-Plough)、進而取得癌症藥物「Keytruda」,而Keytruda在2014年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後、至今已創造1,030億美元的營收。
MoneyDJ 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SPDR S&P生化科技指數基金(SPDR Biotech ETF,代號為XBI.US)年初迄今漲幅已達32.91%。值得注意的是,XBI多數漲幅是在10月啟動,10月2日起漲至今、漲幅達27.74%。
相較之下,SPDR健康照護類股ETF(Healthcare Select Sector SPDR ETF,代號為XLV.US)年初迄今僅上漲16.61%,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期間內的漲幅也僅26.41%。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