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2-11-16 12:10:33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隨著5G專網落地項目越來越多、用戶自4G往5G合約轉換推升平均用戶收益(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ARPU)的趨勢確立,向來被視為「資金避風港」的電信業也逐漸從配息穩健的定存股角色,轉而為在整個4G應用導入5G的趨勢中成為「成長股」的最佳代表。而事實上,4G時代的較低費率在轉往5G合約時帶來的大幅度合約價格跳升,也已成為包括中華電(2412)、遠傳(4904)、台灣大(3045)等業者推升EBITDA的最中調推手。
若以今年前10月各電信業者的EBITDA累計數字來看,中華電挾龐大的固網、行動通訊用戶數優勢,其EBITDA絕對數字達724.9億元仍穩居龍頭位置,年增4.3%,遠傳累計EBITDA為 254.81億元、年增9.3%成長率居冠,台灣大合併EBITDA則為EBITDA為284.0億元、年增3.4%。
電信業者分析,近年來電信業者的EBITDA成長動能主要來自行動通訊合約自4G往5G遷移,所帶來的資費成長。舉例而言,中華電用戶在4G升級5G時的每月資費(monthly fees)平均提升了32%;而遠傳4G用戶轉換至5G時,其每月資費提升率也超過了20%,而台灣大則觀察到換約帶來的月資費成長率約為24%。
由於單一用戶的資費成長,直接影響到固定成本與折舊攤提數龐大的電信業者EBITDA成長能力,如何加速推動更多用戶轉進5G合約,就成為電信業者當前最重要課題。
台灣各家業者先前均以「在今年底前將5G滲透率拉高到30%以上」作為今年度的行動通訊業務營運目標,惟目前只有遠傳一家在第三季法說會上宣布,30%滲透率目標已經提前在第三季達成;而台灣大截至第三季底的5G滲透率約為25%,中華電則未提供行動通訊5G滲透率的最新數字。
較值得注意的是,儘管4G轉進5G帶來豐厚費率成長,不過相較於遠傳較「純」的行動通訊服務營收組合(佔整體營收比重81%、其他新經濟營收則佔約19%)幾乎可完全將資費成長轉化為EBITDA的成長力道,中華電貢獻龐大、穩定現金流的固網事業體,則稀釋掉了行動通訊事業所帶來的EBITDA成長動能;而台灣大合併營收中,更包括了一大部分來自盈利能力弱於電信事業的momo電商零售事業,電信事業貢獻的EBITDA成長力道也遭分散。
展望2023年,業者一般預期,4G往5G轉換的滲透率仍會隨著用戶合約陸續到期而持續提高,並帶來更高的月租資費、並推升EBITDA持續成長。不過,EBITDA的成長率,大概仍將視各業者營運結構的「電信純度」來判斷。
而倘若遠傳合併亞太電(3682)、台灣大合併台灣之星兩案可順利取得主管機關核准,並在2023年各自併入兩大電信業者的營運,因亞太電與台灣之星用戶所用資費方案相對處於低階、中階位置,屆時往5G服務遷移所帶來的資費成長空間、以及對於EBITDA潛在的推升空間,可謂相當受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