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負面新聞不斷的 Uber 又有了話題,這次是不透明的計價方式引發了爭議。英國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一些 Uber 司機似乎找到方式製造出交通高峰的假象,讓乘客支付比離峰時段更多的費用。
根據了解,Uber 的系統採用浮動計價模式,能夠因應供需狀況調節費用,像是在酒吧關門的時段或下雨的情況,較多人需求之下乘車的費用就會增加──至少在一般情況下是如此。英國獨立報從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司機似乎能夠用一種 Uber 從未想過的方式,來操縱系統獲得「優勢」。
這項研究是由華頓商學院和紐約大學的團隊一同進行。團隊之所以開始進行這項研究,主要是起源於網路論壇上的一篇文章,一位倫敦 Uber 司機在文章寫著:各位,盡量保持離線狀態直到「尖峰時段」。
另一位司機在下面的回文中詢問這麼做的原委,發文的人只簡單解釋,「較少的司機與高搭車需求=尖峰時段」。
接下來的回覆中,有第 3 名司機警告這樣做的後果,認為 Uber 將會發現司機在操縱系統,但發文者對此似乎並不關心,他寫著:他們早就知道了,因為這些事情每週都會發生。
為了深入了解這樣的情況,研究團隊在倫敦和紐約採訪了一些 Uber 司機,同時深入分析非官方司機論壇 Uberpeople.net 上 1,012 篇文章。
研究團隊發現,部分 Uber 司機確實會協調好一同進行「離線」行動,確保特定地區的汽車數量下降,來讓價格上升高出正常水準,藉以收取更高額的費用。不僅如此,司機同時也學會如何面對 Uber 的叫車共享服務。
這個被稱為「UberPOOL」的共乘服務,讓在相同路線上的人可共享搭車節省費用,但對司機來說不僅較麻煩,利潤也較低,為了鼓勵司機接受 UberPOOL 請求,Uber 將共乘的第一位乘客佣金設定為 10%,而不是 UberX 的 30% 的佣金。
於是為了被收取更少的佣金,一些司機會接受 UberPOOL 請求,並在接到第一位乘客後關閉應用程序,或直接忽略第二個用戶的請求。
對於研究揭露的這些司機行為,Uber 發言人則表示,類似的狀況並不常發生,系統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Uber 具備一些技術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
但團隊認為,這項研究最重要的是揭露了管理事務上,用「演算法」取代「人」出現的侷限性。
研究人員 Hendrison 指出,演算法一直都在「監視」司機的行為,試圖進行監督、管理並控制司機,蹤並不斷評估表現,所有異常報告都需等待進一步審查,系統並將司機依遵守命令的情況自動排序,為了反擊,司機們便找到方法玩弄系統,讓控制權重新回到自己手中。
團隊表示,在 Uber 運用「演算法」的管理下,司機普遍有一種在「制度」而非「公司」下工作的感覺,加上他們與真正 Uber 職員的接觸稀少,造成雙方關係更加惡化。某種程度上,司機的這些舉動也可以理解為在試圖擺脫演算法管理。
「這象徵 Uber 的演算法管理模式不僅有道德瑕疵的問題,也可能會對公司造成危害。」(本文由科技新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