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4-07-29 08:54:10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貨櫃港航運市場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東西深海航線主要幹道的運費已經觸頂。
倫敦海運諮詢機構Drewry編製的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orld Container Index, WCI)顯示,截至7月25日,上海至洛杉磯、紐約、鹿特丹、熱那亞的40呎標準貨櫃(FEU)即期運費分別較前週下跌5%、4%、0%、1%至6,934美元、9,213美元、8,260美元、7,645美元,與去年同期相較則仍大漲232%、202%、539%、304%。(圖見此)
The Loadstar 26日報導,在亞洲載貨的船隻利用率下滑,導致亞洲至北美的跨太平洋航線運費出現較明顯的跌幅。與此同時,亞洲至北歐航線的運費則是持平或稍稍下跌。這結束即期運費超過三個月的連續漲勢。
亞洲至北歐線貨運代理人確認,過去兩週貨艙位置變得較容易取得,代表若不是需求開始降溫,就是年初大量增添的運能終於發揮效用。一名貨運代理告訴The Loadstar,「過去兩週確實較容易取得空間,儘管我們仍然受到配額限制,若超過配額,就必須改用即期/不分貨類(FAK)價格。」
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資料顯示,除了陽明(2609)以外的每一家大型航運商,今(2024)年上半的運能都增加了。其中,地中海航運公司(MSC)的增幅最多,1月迄今船隊增添的運能相當於400,000口20呎標準貨櫃(TEU),總運能突破600萬TEU。
不是只有這樣而已。MSC、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今明兩年還預定了120萬TEU的運能。Alphaliner提到,CMA CGM將在未來兩三年間超越馬士基(Maersk)成為全球第二大航運商。
VHBS經理Alexander Geisler認為,考慮到旺季提前展開,今年貨物需求也許會比預期還要早就降溫。他說,今年底前還有超過130萬TEU的新船尚未交貨,明年則有200萬TEU,船東和營運商接下來恐怕會有段時間遭遇亂流。
(圖片來源:洛杉磯港官網)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 》、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