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05-17 11:37:04 記者 余美慧 報導
新華社報導,隨著對歐債危機的擔憂再次升溫,前期堅挺的原油、銅等工業類大宗商品持續大跌,並帶動金融屬性較弱的農產品紛紛回檔;避險資產的黃金避險光芒不再,資金大量湧進美元市場。而大陸大宗商品近期同樣出現連續性的大跌,分析人士認為,大宗商品的繼續下挫可能進一步加劇大陸工業生產的疲軟態勢。
有大宗商品之王的原油之前受伊朗問題而持續堅挺,隨著歐債危機的再度升溫,國際油價也急轉直下。數據顯示,截止15日收盤,紐約和倫敦兩地基準油價分別下滑到每桶94.35美元和111.45美元,半個月累計跌幅逾6%。
與此同時,作為製造業指標的銅價也大幅回檔。倫敦市場三個月期銅價跌破8000美元,大陸滬銅期貨主力合約5月以來的跌幅已達每噸3500元(人民幣,下同),業內人士表示,猛烈及持續的跌勢讓人想起2008年次貸危機衝擊時的情景。
分析人士甚至認為,在歐洲債務危機演繹成政治危機的背景下,市場運行的邏輯正發生變化。研究機構莫尼塔咨詢分析師張琦煒表示,接下來是要關注德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否退讓,如果不退讓,希臘一定會退出歐元區,對市場衝擊可能更大,時間點預計在3-6個月內。
由於位居經濟的最上游,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下跌或上漲都會使市場緊張。在上漲時擔心輸入性通膨壓力加大,而快速下跌時,則預示經濟發展預期將不理想。
分析人士認為,大宗商品的繼續下挫可能進一步加劇大陸工業生產的疲軟態勢。大陸4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為年減0.7%,連續兩個月負成長,超出市場預期。而PPI是衡量工業品價格及經濟景氣度的指標,PPI負增長顯示著工業仍處於調整的過程中,大宗商品的大幅下挫會使企業更加謹慎。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專家陳克新表示,大陸經濟結構轉型將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而更值得關注的是提振信心和市場的有效需求。人行兩次下調存準率,政策出發點更多是對沖流動性,在目前情況下,單純的釋放貨幣仍難以提振實體經濟的需求。他認為,帶動增長的引擎還是得依靠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