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11-12 13:16:28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舉辦「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今(12)日邁入第八天,上午登場的是能源場次,探討主題為「淨零碳排風潮下的再生能源+儲能產業展望」。工研院預測,全球各大經濟體加速能源轉型腳步,以綠色復甦刺激經濟成長,帶動再生能源與儲能需求,2021年裝置量預期翻倍成長,年度新增逾10GW。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楊宛蓉分析定置型儲能產業發展趨勢時指出,低碳轉型與發展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政策發展方向,截至2021年上半年,已逾130個國家通過或宣布淨零目標,並致力於發展再生能源電力。當電源結構中變動性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為確保供電穩定與安全,儲能即是解決方案之一。在此情境下,儲能技術被賦予了期待,近年來全球定置型儲能市場規模持續成長,2021年裝置量預期年度新增裝置量逾10GW,全球累積儲能裝置將近30GW。
全球定置型儲能主要市場集中於美國、中國與歐盟國家,排名前5大裝置國約占全球總裝置規模85%,當中尤以美國與中國發展力道強勁。2025年以前,美國將持續站穩全球最大市場的寶座,再生能源投資稅收抵免(ITC)稅賦優惠的延長,驅動大量太陽光電搭配儲能系統之建設計畫;中國政府十四五計畫加大儲能推動力道,並設定2025年之前建置30GW儲能目標,預期中國市場速度持續提升。
觀察儲能應用趨勢,光電配置儲能日漸普及。隨著各國家地區再生能源設置的成長,平滑化與電能時間移轉(Energy Shifting)對於大型儲能發展的驅動力增強,應用占比逐年成長。因此,工研院亦預估,2021年全球儲能裝置量超過40%在於太陽光電系統及風力發電系統的搭配應用;至2030年,表前電網級儲能仍主導儲能應用需求,占75~80%新增裝置量,表後儲能可關注日本、德國、義大利、澳洲等地區市場。
楊宛蓉指出,定置型儲能市場正在成長初期,隨著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滲透率逐漸提高,儲能的重要性日漸顯著,產業競爭亦隨之加劇;系統整合商面對上下游供應鏈廠商的夾擊,除強化供應鏈夥伴關係,系統商可從自主設計電池管理系統(BMS)或能源管理系統(EMS)軟體,或是提升功能價值或服務著手,如智慧電力交易運算功能,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展望台灣儲能市場機會,工研院則指出,我國已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政策目標,隨著電源結構轉型同樣漸漸帶動台灣儲能應用需求,短期內明顯可見的市場機會在於台電自建儲能案以及電力交易平台調頻備轉、即時備轉等輔助服務參與。然而,輔助服務市場規模有限,用電大戶條款中儲能又僅是選項之一,未來能否創造更多運用機會,例如光儲搭配建置,需要更多經濟誘因與市場機制帶動。
在太陽能市場方面,受惠於淨零碳議題,各國政府加大再生能源財政支持,帶動太陽光電需求,2021年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將可較2020年成長約23.2%,惟原物料價格走勢若持續攀升,可能為新增裝置量帶來隱憂。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怡靜指出,太陽光電產業在揮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陰霾後,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受惠於淨零碳議題帶動,各國政府相繼擴大對再生能源的財政支持程度。
惟中國掌握全球太陽光電矽晶圓近90%以上的供應鏈,隨著中美貿易對峙的緊張程度增加,歐美國家政府期盼能藉機重啟該國太陽光電製造業的榮景,因此歐美地區近期亦針對太陽光電產業復甦,提出相關補貼政策與法規,期藉由提升太陽光電產品製造自主率,降低對中國太陽光電產品單一採購區風險的疑慮。
陳怡靜進一步指出,尤其進入2021年全球運輸、原物料與人力成本的快速攀升現象,造成太陽光電製造業成本同步提升,若未能即時將製造成本轉嫁給下游開發商,則可能造成其營運虧損,因此對於已取得低費率電場開發權的開發商,短期內需面臨成本快速上升,預期報酬大幅下修的狀態。
反之,對於未有併網期限壓力的業者,將可透過延後採購降低風險,待有取得案場後再行進貨,藉以規避成本快速上升的風險,因此未來原物料價格走勢若持續攀升將可能為全球太陽光電新增裝置量帶來隱憂。但在淨零碳趨勢帶動下,與各國相繼推出的政策利多,工研院預期,2021年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將可較2020年成長約23.2%。
至於風電市場方面,政策推動為影響風電需求主因,而淨零碳趨勢可強化長期發展動能。台灣大力推動離岸風電,打開市場需求,風電產值將持續成長,預期2021年台灣風力發電製造業產值為367.7億元,較2020年成長9.6%。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林晏平則分享風力發電產業之發展趨勢與展望。他指出,全球興起設定淨零碳目標風潮,擴大再生能源設置為關鍵手段之一,可預見政府將持續挹注資源於陸域及離岸風電的推動。而要達成淨零碳目標,各領域必須有更強勁的政策作為或技術面的突破,預期在氣候變遷的難題下,風力發電領域將可長期保有成長動能,成為未來電力結構重要一環。
展望未來2021~2025年風力發電市場,因2020年的高基期,新增裝置容量將呈現先下後上的V型態勢,中國十四五規劃及美國賦稅抵免政策認定時程動態將是主要影響因素。根據全球風能協會(GWEC)報告,預期全球風力發電市場規模2020~2025年之年複合成長率為3.8%。
林晏平指出,台灣風力發電製造業產值雖於2020年海內外市場均有顯著成長,但因海外市場動能在2021年明顯衰退,影響風力機原材料及零組件廠商的出貨狀況;國內則受惠於2025年5.6GW離岸風電目標,促使眾多新興廠商加入產業鏈,2021年水下基礎及陸域變電站相關原料、零組件及組裝業者為主要產值貢獻者。工研院預期,2021年台灣風力發電製造業產值為367.7億元,較2020年成長9.6%;為和緩全球風電市場需求波動性對營收衝擊,建議台灣廠商可行的因應策略包含跨產業布局、切入新風電供應鏈區塊、或延伸供應離岸風電客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