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06-29 13:26:50 記者 陳苓 報導
Leuthold Group的Jim Paulsen是美股長期大多頭,他發現雖然美國聯準會(FED)尚未啟動減債,但是實質M2(廣義貨幣)供給已經悄悄減少1/3,暗示通膨壓力將降溫。
CNBC報導,28日Paulsen受訪表示,儘管各方仍在爭辯FED何時縮減購債,實際上,過去四個月來,美國貨幣供給量持續減少。他說:「實質M2供給在2月底觸頂,當時年增幅為26%。到了5月底,增幅降至8.5%。6月數據出爐時,(增幅)可能更低」。他估計M2貨幣供給增速和實質流動性,已經驟減1/3。
Paulsen指出,把實質貨幣供給的圖表,放到通膨圖表上對照,會發現兩者的連動性並不完美。但是貨幣供給大減時,通膨成長往往會放緩,兩者之間確實有強烈關聯(圖表見此)。Paulsen推翻了自己兩個月前的說法,4月份他說通膨失控是市場最大風險,當時他估計通膨失控的機率達40%。
對於美股未來走勢,Paulsen預測,美債殖利率的下行趨勢幾乎告終,成長持續轉強和新的財政刺激,會再次點燃通膨恐懼,今年底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將升至2%。利率攀升會對下半年的股市帶來逆風,成長股受創最大。他估計今年底為止,標普500指數會先漲到4,500點,再跌至4,100點。6月28日標普500收在4,290.61點,再刷空前新高。他說,如果下年半美股盤整或小跌,到了2022年,股票的歷史本益比將遭相對低估,有利新一階段的牛市起跑。
大摩:現今情況神似2004年 為未來數月走勢提供指引
MarketWatch先前報導,當前情勢與2004年有許多神似之處,投資人或許可以從過往歷史推敲未來的市場走勢。6月20日大摩首席跨資產策略師Andrew Sheets發佈報告稱,2001年美國脫離經濟衰退,但是一直到了2003年失業率才觸頂,帶動市場反彈。2003年的漲勢是「典型的初期階段表現」(classic early-cycle stuff),小型股、週期股、原物料、通膨概念股、低評等信貸交出優異報酬。這意味市場邁入2004年時,價格已經高出許多。
今昔相比,估值有許多類似之處。2004年全球股票的預估本益比為17倍、現在為20倍。2004年美國10年期平衡通膨率為2.30%、現在為2.26%。2004年衡量市場恐慌情緒的波動率指數(VIX)為15,2021年6月20日為18。Sheets指出,2004年成長和通膨同步走高,經濟復甦改變了市場語調,能源股、公用事業股、工業股、必需性消費股是全球表現最佳的類股,而電信股、健康照護股、材料股、科技股則表現最差。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