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4-01-30 06:19:45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1月29日多數下跌,因擔憂中國需求的影響。期銅上漲0.4%至每噸8,578美元,期鋁下跌1.1%至每噸2,250美元,期鉛上漲0.4%至每噸2,172美元,期鋅下跌0.7%至每噸2,559美元,期錫下跌1%至每噸26,330美元,期鎳下跌1.9%至每噸16,470美元。
香港高等法院正式對中國恆大集團(03333.HK)頒布清盤令。1月29日,中國恆大發佈公告表示,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指示,中國恆大集團的股份於1月29日上午10:18起,根據主板上市規則暫停買賣。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年下降2.3%,降幅比2022年收窄1.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於衛寧分析,各地各部門精准實施宏觀政策,著力推動了經濟回升向好,國內需求也逐步改善,工業生產穩步回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恢復。
礦業週刊(Mining Weekly)報導,由中國最大的10家煉銅企業組成的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組(China Smelters Purchase Team, CSPT)1月26日召開線上會議,討論如何應對現貨銅精礦加工精煉費用大幅下降的情況,並提議削減產量。不過,消息人士指出,儘管同意減產提議,但會議期間並未達成具體減產計畫。
CSPT上月底敲定2024年第一季的現貨銅精礦採購指導加工精煉費為80美元/噸(加工)及8.0美分/磅(精煉),較2023年第四季的現貨銅精礦採購指導加工精煉費用每噸95美元及每磅9.5美分下跌15美元/噸及1.5美分/磅,主要由於銅精礦的供應吃緊的影響。2023年,中國進口銅礦砂及其精礦年增9.1%至2,753.6萬噸,連續第3年創下歷史新高。
蒙特利爾銀行(Bank of Montreal)商品研究執行董事科林·漢密爾頓(Colin Hamilton)報告表示,就在兩個月前,2024年銅市場的預期前景還很悲觀,因來自智利、秘魯與剛果的供應增長的影響;但現在已經消失,因巴拿馬銅礦(Cobre Panama)的關閉,以及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下調銅產量預估,將導致今年銅市的供應量減少約75萬噸。
加工精煉費是礦商付給冶煉廠加工與精煉其礦石的費用,是冶煉廠的主要收入來源。當礦石供應較為充裕或冶煉需求較低時,礦商為競爭冶煉產能,就會給付較高的加工精煉費;反之當礦石供應減少或冶煉需求較高時,變成冶煉廠競爭礦源,加工精煉費就會下滑。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1月報告表示,2023年第三季,銅、鐵礦石和再生鋁產量較前季增加,鉛和鋅產量則是下降。其中,銅產量季增6%至29.1萬噸,鐵礦石產量季增5%至1,120萬噸,再生鋁產量季增2%至23.3萬噸;鉛產量季減15%至6.1萬噸,鋅產量季減6%至18.8萬噸。
2023年1-3季,鐵礦石(8%)和再生鋁(6%)產量增加,銅(10%)、鋅(7%)和鉛(1%)產量減少。其中,鐵礦石產量年增8%至3,200萬噸,再生鋁產量年增6%至68.6萬噸;銅產量年減10%至83.5萬噸,鋅產量年減7%至54.3萬噸,鉛產量年減1%至20.1萬噸。
2023年第三季建築相關材料(水泥、建築砂石、碎石和石膏)的綜合產量較前季增長4%,符合季節性的趨勢,但較上年同期減少3%。2023年第三季建築砂石、碎石產量分別較前季成長7%及3%,水泥產量較第二季略有下降,石膏產量季減3%。與上年同期相比,2023年1-3季,石膏產量增加(1%),但建築砂石(-5%)、水泥(-3%)和碎石(-1%)產量下降。
與2023年第二季相比,2023年第三季美國黃金產量成長4%至44.2公噸,鉑金產量成長3%至0.8公噸,鈀金產量持平為2.5公噸,白銀產量減少9%至242公噸。2023年前9個月,白銀產量年增3%至778公噸,黃金產量年減1%至125公噸,鈀金產量年減2%至7.4公噸,鉑金產量年減1%至2.2公噸。
2023年第三季鉬產量略高於2023年第二季度為8,400公噸,2023年前9個月鉬產量年增2%至2.5萬噸。第三季磷礦產量季增5%至530萬噸,前三季磷礦產量年減2%至1,500萬噸。2023年第三季純鹼產量季減5%至280萬噸,前三季產量年減2%至810萬噸。
美國地質調查局每月或每季向聯準會提供16種選定礦產商品的美國礦山和工廠生產數據,用於編制工業生產指數和相關產能指標和產能利用率。這些指標涵蓋製造業、礦業、電力和天然氣公用事業,是聯準會監測的關鍵經濟指標之一,用於引導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
16種礦產商品分別為建築相關材料(水泥、建築砂石、碎石和石膏)、基本金屬(銅鉛鋅、再生鋁、鐵礦石)、貴金屬(金銀鉑鈀),以及其他礦物材料(鉬、磷礦、純鹼)。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