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綠氫表現落後
氫氣具有作為燃料、化學原料與能源儲存等多種用途。使用再生電力轉化為氫氣,可以輕鬆儲存並透過管道或液化進行長距離運輸。對德國聯邦政府而言,綠氫對能源轉型、實現氣候中和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但根據管理顧問公司PwC的一項研究,德國及歐盟可能無法實現各自的氫能目標。
PwC專家表示,迄今為止,德國投入運作的電解產能不到0.1吉瓦(GW),而0.55吉瓦的計畫係透過融資,進度明顯落後。
依據德國聯邦政府「國家氫能戰略」規劃,到2030年,德國的氫能產能預定達到10吉瓦,但直到2023年夏天,相關細則內容才獲德國聯邦內閣確定公布。德國希望在2030年前,加快氫氣在工業、重型商用車輛及航空海運等領域的普及應用,以助德國到2045年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
PwC專家估計,為能在2030年實現10吉瓦的氫能目標,德國即日起必須每年建造1至2吉瓦的電解廠與200至400座風力渦輪機。但實際上,過去兩年德國僅為擴建計畫提供0.25吉瓦的融資。
歐盟(EU)的情況也看起來不妙:PwC數據顯示,歐盟希望2030年至少有2,000萬噸綠氫可供使用,且其中一半是在歐洲本土生產。為此,歐盟必須建造120吉瓦的產能,即每年建造20吉瓦電廠。而目前,歐盟只有0.2吉瓦的電廠營運中,3吉瓦產能的電廠尚於建設或融資中,距此一目標仍有漫漫長路。
PwC研究續稱,全球氫能的公告與落實之間存在巨大差距。840吉瓦的項目雖已公布,但只有15吉瓦已融資或建造中,僅1吉瓦的產能正在實際營運。
就計畫而言,歐洲領先非洲及拉丁美洲;在項目落實方面,則中國、南韓及日本處於領先地位。PwC表示,中、韓、日亞洲3國之營運、融資或在建造中的產能已是歐洲的兩倍。而美國主要依賴透過捕獲與儲存二氧化碳生產的價廉氫氣。
PwC研究聯合作者Dirk Niemeier認為,國家政策肩負未來促成大規模氫氣購買協議之責。與再生電力類似,資金係實現目標的先決條件,可針對化石替代品初期階段之額外成本提供補貼。(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