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05-25 13:13:48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股市無量不是台灣特有現象,就連歐美先進國家也是如此!當「冷凍庫」快要成為股市代名詞的當下,繼前一篇《要愛惜股市!經濟學人:上市企業快成瀕危物種(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1e937ad2-1989-427e-bd91-7f595a2b78d2#ixzz1vqtNvjUS)》之後,筆者要藉者本文進一步跟讀者分享歐美股市當前面臨的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導,資產管理規模高達1.7兆歐元的安聯投資管理公司(Allianz Investment Management)目前的股票、債券投資比重分別為6%、90%;10年前,股票的投資比例為20%。報導指出,10年前美國、英國公共退休基金的持股比例最高曾達到70%,但現在分別僅有52%、40%。
基金持股比例為何下滑?「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惹的禍!2000年以來兩次的股市崩盤不僅讓許多投資人聞股色變,金融主管機關也基於保護的出發點對基金的風險資產買賣處處設限,使得資金不得不持續進駐債市。Towers Watson資深投資顧問Alasdair MacDonald就說,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現在根本沒有足夠的(優質)債券。難怪,包括英國、美國以及德國的10年期公債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美國股市有多冷?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ICI)2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5月16日為止當週以美國為投資市場的長期股票型共同基金淨失血34.46億美元,為連續第13週呈現賣超。今年迄今美股基金僅有4週呈現買超。2010年5月6日美國股市閃電崩盤迄今紐約證交所(NYSE)平均成交量萎縮了25%。
上一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封面故事(標題為「瀕臨絕種的上市公司」)報導,自19世紀中期以來上市企業就一直是資本主義的火車頭。不過,2001-02年包括安隆(Enron)、Tyco、WorldCom、Global Crossing等企業相繼爆發醜聞,不但傷了投資人的心,也迫使主管機關加重法律規範。
筆者在《小摩挺而走險,QE害的?(https://www.moneydj.com/KMDJ/Blog/BlogArticleViewer.aspx?a=09a03094-02b4-4eb1-8982-000000015478#ixzz1vr12RTP7)》一文中提到,在這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引發資金橫行、塞滿各避風港金融工具的時代,能兼具安全、流動性高以及高於通膨報酬率等三大特質的金融工具已經不多了。JP摩根(J.P. Morgan Chase & Co.)衍生性交易失敗的案例不僅暴露出金融工程之複雜就連CDS發明者也無法駕馭,也突顯出美國超寬鬆利率政策在實施三年多後其負面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