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脫鉤為製藥公司帶來供應鏈風險
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針對中國供應鏈對美國威脅成為美國兩黨努力之重點,惟各個產業之對待方式截然不同。美國透過晶片法案(Chips Act)補助半導體產業530億美元,然生技公司未獲任何補助,惟美國認真考慮將某些降低藥物開發成本之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然該舉動這可能會給委外中國公司代工及研究之美國司帶來意想不到後果。
美國國會正在討論通過一項法律,旨在限制中國生技公司業務,以保護美國健康資訊免受外國對手侵害,該法被稱為《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特別點名如華大集團(BGI)及藥明康得(WuXi AppTec)公司,並規定使用該些公司服務之公司無法獲得政府合約,這可能會使美國公司被排除在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及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之外。
Raymond James華盛頓分析師Chris Meekins表示,該法案的某些版本成為法律之可能性很高,並指出美國國會逐步將生物技術視為國家安全首要問題。惟美國國會尚未想出如何在不對美國公司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將美國公司與該些中國公司脫鉤。直到近期,藥明康得是備受矚目之生技遊說團體生物科技創新協會(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BIO)成員,該組織原反對生物安全法案,惟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議員Mike Gallagher指控BIO為外國代理人遊說後,BIO表示將與藥明康得劃清界線並支持生物安全法案。
藥明康得在藥品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該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為許多大大小小公司提供藥物開發及製造,該公司66%收入來自美國。根據EndPoints News資料,禮來公司(Eli Lilly)、Amicus、Iovance Biotherapeutics及Vir Biotechnology等公司近期警告投資者,針對藥明康得之法律會給其業務帶來潛在風險,如Amicus表示,其針對肌肉無力之遺傳疾病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之治療完全依賴藥明康得姊妹公司藥明生物(WuXi Biologics)。
美國國會近期討論聚焦在允許與藥明康得簽訂之合約繼續履行,以軟化生物安全法案之規定,這可能可以防止藥物突然短缺之情形。龍沙集團(Lonza Group)、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及Medpace Holdings等公司提供藥明康德及其公司所進行業務之要素,故將從競爭減少中受益,並最終擴大其產能。
生技公司將業務撤離中國會導致藥物開發成本增加,而懲罰中國生技公司亦可能導致中國政府懲罰在中國營運之外國企業。保護藥品供應鏈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但沒有簡單解決方案,要在不傷害美國公司情況下防範來自中國潛在風險,並不容易(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