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9-02-27 15:27:13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中國國有鋁生產商青海省投資集團(Qinghai Provincial Investment Group)未能如期支付一筆3億美元離岸債務的到期利息,成為中國罕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倒債案。這也顯示投資人已無法仰仗北京當局為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進行紓困。
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26日報導,標準普爾(S&P Global Ratings)數據顯示,青海省投資集團上週五(2月22日)就未如期支付一筆近1,100萬美元的離岸債務利息。該集團官網僅顯示,已在本週一支付了另一筆人民幣2,140萬元(相當於320萬美元)的在岸債務,比約定時間晚了數小時。
青海省盛產鋁礦並從事水力發電,是中國最貧窮的省份之一。Refinitiv資料顯示,在2020~2022年期間,青海省投資集團還有合計10億美元的在岸及離岸債務到期。標普對該集團的信評為「B+」,較投資等級低了四級。
上述倒債案,凸顯北京當局下令要求地方政府去槓桿所引發的問題。穆迪統計顯示,截至去(2018)年10月底為止,中國地方國營企業(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背負的債務已高達人民幣60兆元(相當於8.7兆美元),比一年前增加近9%。這約是地方政府帳上債務的三倍以上,更佔中國整體經濟規模的2/3。
隨著中國經濟趨緩,企業多年來背負的大量債務逐漸到期,使得中國債市的違約率日益攀高。不過,過去以來,債務違約多集中在民間企業,鮮少出現在離岸債務,使青海省投資集團的違約事件引起眾人矚目。
上一次有國企離岸美元債違約,是由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Gitic)發行,該公司在1998年破產。Gitic是廣東省設立的投資機構,當時發行了大量美元債、卻因美國調升利息而陷入困境。如今陸企借的美元債比當時還要多上不少,Refinitiv統計顯示,尚未償還的美元債務約有1,980億美元。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