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07-12 09:37:18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中國經濟成長恐不保8,加上出口疲弱,人民幣兌美元第2季貶值0.88%,創1994年來單季新高,上半年人民幣中間匯率也較去年底走貶,代表海外資金動向的NDF則嗅的出看貶人民幣的意味,到底,自匯改後年年升值的人民幣,是否真到了拐點?
先從國際環境來看,受到歐債影響,美元應是第2季獨強的貨幣,美元指數第2季上漲3.6%,歐元兌美元則貶值4.4%;其他美元指數鎖定的匯率也是貶多於升,但貶幅不及歐元。反觀人民幣兌美元第2季貶值0.88%,相較美元指數中6種一籃子貨幣,貶幅不算太大,但已創下1994年來新高,且打破一堆一路看升人民幣專家的眼鏡,自然引發討論。
第2季人民幣兌美元為何走貶?原因很多,除了美元指數獨強、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外,總經面來說,中國經濟面臨「保8」,甚至以部分外資較嚴苛算法,還可能跌破十二五計畫7.5%的目標,而經濟增速減弱,出口是其中元兇,特別是以往歐盟區都是中國的最大單一出口區域,今年上半年銷歐出口下滑,內需又逢股市低落、高端消費趨緩,房市泡沫的言論更是屢傳不休,都讓中國官方對經濟的態度得從「降溫」轉向「刺激」,這樣的氛圍下,自然給了市場看空人民幣的理由。
有些人認為,在亞洲主要競爭國貨幣趨貶下,中國官方態度也傾向壓低人民幣以維持出口競爭力,特別是中美貿易順差已從2008年歷史高峰後,連年下滑,來自美國政治施壓理應減輕,更重要的是,人民幣自2005年開始放棄緊盯美元,改採一籃子貨幣,今年上半年占權重不輕的歐元明顯走貶,抵銷美元的升值,讓人民幣的有效匯率指數多了雙向波動的彈性。
而今年上半年中國人行也再對人民幣釋出2項關鍵政策;首先,4/16再度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浮動區間至1%,6/1更讓人民幣兌日圓直接交易,不再需要透過美元作為中介貨幣。該等動作自然是延續階段性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政策,如此一來,除替人民幣匯率波動增添動態平衡的空間外,也企圖降低與美元的直接關聯度,讓人民幣更有逐步邁向「國際貨幣」的相貌。
不過,就此預言人民幣升值時代已過,恐言之過早。首先,以同屬亞洲貨幣的日圓及台幣在1975年及1985年國際化以來,升值幅度分別達39.8%、37.11%來看,人民幣匯改至今升值僅約24%,就絕對升幅而言,還有空間。
其次,即便中美貿易順差自2008年高點以後連3年下滑,但因6月中國進口增幅不如預期,單月的貿易順差由5月的187億美元反彈至317.3億美元,創下3年半新高,上半年貿易順差689.2億美元,年增率擴大至56%,來自貿易順差的升值壓力並未完全紓解;而首季中國重回雙順差(經常帳及資本帳),雖第2季看來,因全球資金重新擁抱美元,中國資本帳項目中外人投資有再度由正轉負的壓力,壓縮雙順差的空間,但只要全球金融市場回穩,中國今年全年仍有雙順差的可能,這也是支撐人民幣匯價的理由。
當然,就經濟成長位階及中國推動內需取代出口、以降低貿易順差的方向而言,人民幣大幅升值時代可能已經過去,多數專家認為,人民幣兌美元今年的升值幅度可能落在1-3%,不及匯改後多在5%以上(除2009年以外),只是隨中國經濟總值已超過日本,最快2020年挑戰美國獨大地位看來,再加上利差觀點,人民幣中長期趨升的態勢應該還沒反轉,但人民幣匯價的「嚴重低估」應該已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