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3-05-22 10:15:47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日本首季的經濟成長率達3.5%,不僅在G7工業國居冠,且一舉超過還偏開發中國家的台灣及南韓,即便該數值有基期偏低的比較因素,但外界也將部分功勞歸功於新任首相安倍的「三支箭」經濟刺激策略,而台灣當局面對首季如此低迷的經濟成長率,救贖的「三支箭」又該射向何方?
外界所謂安倍拯救經濟的「三支箭」,包括已射出的匯率貶值及財政刺激,及最快今年7月如果取得上議院改選優勢席次的「經濟結構改革」,當然「三支箭」射出之初,多數研究認為此僅對股市等金融市場有所助益,恐難擴及實體經濟面。
惟因日股飆漲程度超過預期,越來越多評論轉向,假設股市上漲的財富效應可以向外擴及,加速民間消費信心的恢復,且安倍今年中能真正取得全面改革的主導地位,本來停滯不前的民間投資動能可能重啟,加速推動經濟復甦,更樂觀的情境則為企業及民眾對經濟展望轉趨樂觀,願意啟動加薪及擴大消費,讓日本從失落十年走向「重返榮耀」。
姑且不論安倍經濟學能否在一片質疑聲浪中,走出自己的路,但光就其對經濟祭出的鐵腕,就讓台灣興起一陣「日本能、台灣為何不能」的討論,當然,已經很多評論提過,無限制供應日幣的極度寬鬆措施,台灣有先天上的限制,恐難比照辦理,而如果要比照南韓的降息,台灣又有房市恐過熱及利率再降空間有限的牽制。
不過,此不意味政府可以將所有經濟數據不如預期推向國際因素,而什麼都不做,而適合此時台灣經濟刺激措施的「三支箭」,又該射向何方?
首先,在首季經濟成長率的組成中,民間消費增長僅0.35%,遠不如近年平均,歸咎其因,股市量能低迷及油電雙漲的衝擊預期,都是主因;而相信政府也已經看到股市低迷對於民間消費的衝擊,因而從善如流修改證所稅,讓證所稅成為近乎退回僅剩留「名」的原點,但因該案還處於立院初審通過階段,現階段投資人仍面臨尚未最終定案的不確定性,特別是佔交易大宗的大戶,在被查稅疑慮未確定清除前,對重回股市都還心存觀望,量能自然還不能見到連續性的有效回升。
而關於油電雙漲的適當時機,外界已多所討論,總統馬英九接受國際媒體專訪時也曾表示有檢討空間,不過,當然也有企業家及環保人士力挺,認為台灣長期以來能源價格過低,導致替代能源推動的困難,在目前核四重建與否陷入討論及經濟欠缺動能之際,擴大替代能源汽車、家電等補助,不僅是擴張的財政政策,也是政府循序漸進推動合理能源價格的必需配套。
而台灣首季GDP組成中,表現最亮眼的資本形成,成長率超過10%,是少數達成高標者,且遠比同期的日本搶眼。此部分多數仰賴民間投資的強勁,這也是此時台灣不可再缺的優勢。民間投資的亮眼,中國大陸經濟結構的加速調整,算是外在推力,加上鄰近的東南亞還難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部分國家又有政局疑慮,讓長期征戰他方的台資企業開始興起一波鮭魚返鄉潮,政府如果此時能一方面加速國內企業將高附加價值的投資留在台灣,並透過自由經濟區的加速開放,對外吸引包含陸資在內的外商投資,或有機會讓資本形成的動能延續,作為刺激經濟的第二支箭。
至於第三支箭,目的性恐怕是防禦多於攻擊。今年以來台灣的出口表現一路低於預期,且陷入連續數月的負成長,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及日圓貶值的「雙颱」效應,可能也加重了衝擊。當然,外部需求對國內經濟成長的刺激,向來不是操之在我,但因日圓帶頭貶值,韓國也透過降息跟進,且台幣又不如人民幣具有長期被低估的條件,弱勢台幣成了台灣央行不得不跟進的選擇,此時也唯有寄望日圓對美元見到100大關後,G20立場能轉強硬,否則放由亞幣陷入競貶潮,恐非各國政府的最大公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