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1-06-21 08:23:06 記者 鄧寧 報導
經濟部工業局亟欲推動石化產業高值化,並在日前召開會議,提出至2020年前,石化業產品的附加價值率需由目前的14.5%提高至20%,研發投入經費需佔營收的2%,並將以此作為赴海外投資的審查標準之一。身為國內石化業龍頭,台塑(1303)董事長李志村昨(20)日特別在股東會上一吐真心話,直指:「台塑一直有在做,但高值化研發不簡單、量也不夠大,一窩蜂跳入反而容易虧損。」
李志村表示,台塑目前生產的高值化產品已佔營收比重超過10%,去年更投入12億元的研發費用以提高產能、降低成本與增進產品附加價值;他回憶,早在1990年時,石化業便已開始投入高值化產品發展,因當時石化業相當艱苦,為追求轉型與獲利,全球業者紛紛增產屬於高值化產品的工程塑膠,結果一時間供過於求,凡投入者無不陷入虧損。
李志村指出,這與高值化產品特性有關,其雖具有高附加價值,需求量卻不若大宗泛用塑膠來得多,故一窩蜂跳入容易使該產品供過於求,業者反須承受虧損;另外,高值化產品的研發也相當不易,台塑曾嘗試與國際廠商技術合作,但對方一會質疑台灣內銷市場太小、二會擔憂外銷市場與己對打,故連尋找合作夥伴都不容易。李志村說,高值化絕對是正確的道路,但政府也應認清高值化不等同高獲利,投入研發也不一定會有回饋,這條路必須小心翼翼地走。
李志村更舉台塑開發碳纖維的經驗為例,當初因看好歐美的航太產業需使用碳纖複材進行大客機減重,台塑因而積極準備碳纖維擴產,未料金融風暴使全球景氣快速降溫,航太業受傷慘重,不僅波音B747七度延後試飛時程,其他客機交機日也一再延誤,台塑前幾年的碳纖維產品其實並未獲利。
因此,台塑特意壓下了碳纖維擴產計畫,時間長達3年,至去年方始完成麥寮1300噸碳纖四期H列擴建工程。李志村表示,今年10月將再完成另一條1300噸的碳纖維擴建工程,台塑碳纖維年總產能將達8750噸,成為繼日本的東麗、東邦及三菱公司後,全球第四大碳纖維生產業者,同時今年碳纖維也將開始獲利、不再虧損。
台塑去年碳纖維產量為3174噸,銷售量則為3556噸,預期今年銷售量可達5202噸,較去年成長達46%;且台塑已與集團中的福懋(1434)合作,由台塑供應碳纖維原料,福懋進行織布作業,再交由下游廠商製成終端產品,應用領域涵蓋運動器材、自行車、汽車、3C產品、風力發電葉片、航空太空產品等,並已通過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