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印度雖尚未充分受益於「中國+1」策略,但此情況可能正在改變
印度如何利用「中國+1」機會
印媒「興督斯坦日報」(Hindustan Times)頃以「The China+1 opportunity: How India can capitalise」為題分析印度應如何利用「中國+1」機會。相關重點彙整如次:
背景:印度自獨立以來最大經濟政策挫敗之一係未能提升製造業之產出與就業比例。當前全球供應鏈因應「中國+1」經營策略,逐漸將生產設施自中國移至其他國家,多元化分散避險。此為印度提供修正此一歷史性失敗之重要機會。
目前成效:「中國+1」策略於2013年首次被提出,自2014至2023年,美國、英國及歐盟(EU)從印度進口之年均複合成長率為6.3%,僅次於越南之12.4%,在所有6個分析國家(另有印尼、泰國、墨西哥及孟加拉)中排名第2。日本野村(Nomura)集團2024年5月份報告指出:「預計越南將繼續成為全球價值鏈重組之主要受益者,自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越南之高度開放、優越人口結構及低勞動成本等因素,使其成為吸引外資投資之主要地區」。
印度面臨挑戰:印度確實從「中國+1」策略中受益,但如越南這類小經濟體卻吸引更多西方產業投資,顯示印度本應可做得更好。印度上議院於2023年3月所提交之報告指出:「儘管擁有資源與規劃,印度仍未在企業心目中建立正面形象,致其從中國撤離時未能成為首選」。阻礙印度吸引更多投資之原因在於經商便利度及其製造業競爭力。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依據製造業競爭力、法規、稅收政策、勞動力素質與成本等因素對各國進行之吸引力排名,印度排名甚至低於泰國、越南、墨西哥及印尼等國。
高關稅無助提升競爭力: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印度高關稅政策對其爭取西方投資目的地之競爭產生不利影響。自2018年以來,印度課徵之平均關稅大幅上升,非農產品平均關稅率目前達14.7%,在分析國家中最高。印度對進口原材料課徵高關稅可能導致製造商成本增加,促使出口商提高最終產品價格,致使印度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難與價格更低廉之外國產品競爭。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之貿易模型分析也證實高關稅對出口之影響。OECD指出,若印度單方面將其關稅降低至G20最低水平,其出口可能增加7.7%,而若所有參與國家同時降低關稅到G20最低水平,則其出口成長率可望達8.6%。
未來前景展望:雖然印度尚未充分受益於「中國+1」策略,但最新數據顯示此一情況可能正在改變。野村集團對計劃將生產設施從中國移出或在亞洲等其他地區新建生產設施之130家公司進行調查顯示,有意在印度設廠者達28家,其次是越南23家。28家有意在印度投資者,8家來自電子業,這是印度目前在吸引投資方面落後於越南之領域。(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