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3-02-21 09:31:13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見附圖)在啟程前往美國進行訪問前表示,購買外國債券的必要性已經降低。安倍這番談話或許可以解讀為安撫美國不滿情緒的動作。不過,已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安倍經濟學」的副作用已經開始顯現、懷疑者越來越多。
安倍經濟學可說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道瓊社報導,日圓貶值的效應率先反映在進口數據上。2013年1月日本貿易逆差額達1.629兆日圓,為史上頭一遭連續7個月呈現逆差。經濟學家預估,日圓貶值效應至少得花上一年才能對外銷產生明顯的助益。野村證券經濟學家Asuka Tsuchida表示,預估到2014年底日本貿易都將繳出赤字成績單。
東京電力在本週稍早表示,受日圓貶值導致進口燃料成本攀高的影響,今年度(截至2013年3月底為止)淨損金額將達1,200億日圓,遠高於先前預期的450億日圓虧損金額。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根據QUICK Corp.最新公佈的調查(2月4-17日進行),在463家受訪上市企業當中,高達40%表示不知道日本央行(BOJ)何時可以將通膨拉升至2%。另有32%則是預期BOJ可在3年內完成任務;28%預期5年內可將通膨拉升至2%。
這項調查顯示,36%的受訪製造業者預期2%通膨目標可在3年內達成;43%的非製造業者認為這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根據BOJ 19日公佈的1月21-22日會議紀錄內容,木內登英(Takahide Kiuchi)、佐藤健裕(Takehiro Sato)這兩位BOJ政策會議委員在1月會議反對將通膨目標由1%調高至2%,理由為單單設定這樣的目標並不足以影響大眾的通膨預期,反而會阻礙央行與市場的溝通管道(因為要完成這樣的目標將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BOJ總裁白川方明1月25日指出,即便在經濟泡沫時代(1980年代後期)日本的通膨平均也僅有1.3%。自1995年以來日本勞動年齡人口已經縮減了8%,日本企業擔心喪失市佔率不敢把原物料上漲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且日本法令讓企業難以開除員工,結果導致員工薪資受到擠壓,進而導致經濟陷入通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