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調:陸2025年AI數據採標服務市場估123億人幣
MoneyDJ新聞 2021-11-12 15:44:4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IDC首次發布中國人工智慧(AI)基礎數據服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數據採標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23.4億元(人民幣,下同),市場的發展驅動力一方面來源於人工智慧市場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來源於行業用戶加大數據採集的力道。
市場構成方面,從用戶需求來看,人工智慧基礎數據采標服務市場需求主要來源於自動駕駛,包括車內駕駛艙及車外道路環境感知等場景、AI技術提供商和智慧安防。此外,互聯網行業、智慧終端行業也依然是AI基礎數據服務的投資主體。隨著傳統行業對人工智慧技術的引入,金融、醫療、工業領域也開始在垂深場景的AI應用中引入數據采標服務。發展至今,市場對於AI基礎數據服務的需求已基本清晰,包括標注品質要高、標注效率要快、知識經驗要多、數據安全有保障、整體成本具有較高性價比。
市場生態方面,當前人工智慧數據服務市場的產業鏈並不冗長,市場參與主體已成規模的數據標注服務商;當然,在數據標注平臺背後,還存在諸多提供數據采標服務的小型團隊。隨著傳統行業開始自研AI,傳統的人力資源服務商也開始參與市場競爭;且隨著市場的競爭,規模化效應將更加突出,成規模的平臺型廠商將佔據越來越高的市場份額。
市場格局方面,根據IDC追蹤的人工智慧基礎數據采標服務市場規模,在2020-2021H1的市場格局中,百度在中國AI基礎數據服務市場持續保證市場份額第一;其次是海天瑞聲。其他值得關注的廠商包括云測、Appen、龍貓數據、數據堂、標貝數據等。
展望未來,人工智慧行業發展不斷湧現出新技術新趨勢,例如聯邦學習、大模型等都對AI基礎數據采標服務提出新要求,包括數據採標需求範圍更廣;數據標注精度要求更高;交付效率要求更高;數據標注複雜度提升;數據安全相關風險;標注人員培養模式轉變等。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 市場競爭瞬息萬變,引入AI基礎數據服務有助於幫助企業快速進入AI模型開發;在選擇外部數據採標服務時,確保基礎的數據安全保障的同時,亦應多考慮標注品質、標注效率、知識經驗的積累,也應考慮為AI構建專有數據集管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