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2-08-01 12:36:54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日公布今(2022)年7月經季節調整後之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驟降5.8個百分點至47.8%,為兩年來首度跌破景氣榮枯的分界點50%、中斷連續24個月的擴張而轉為緊縮,並創下2012年7月創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不過,隨著國內疫情趨緩,7月未季調之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則中斷連續2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指數續揚7個百分點至56.7%。PMI指數大跌,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台灣經濟確實有走緩現象,目前政府也有提出刺激國內經濟、消費的措施來因應,但「政府可能要做的更多」。
中經院指出,7月經季節調整後之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中斷連續 24個月的擴張轉為緊縮,指數大跌5.8個百分點至47.8%,為2012年7月創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緊縮,生產轉為緊縮,人力僱用與存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轉為下降。
7月PMI大跌,中經院院長張傳章分析,7月PMI下跌並轉為緊縮,主因是PMI領先反應景氣的新增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雙雙大幅下跌,跌幅分別超過10個、7個百分點,未來六個月展望也連續三個月呈現緊縮,指數續跌7個百分點至30.1%,是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另外,高庫存問題也為製造業者帶來壓力,張傳章指出,終端需求持續緊縮,業者去庫存壓力還是非常大,也使有些業者撐不住、而可能做出暫停或調整資本支出的決策;由於終端產品漲價且交期長,建議業者調節應收應付帳款,最好能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應對下半年的不確定性。
中經院進一步指出,觀察7月PMI各指標,領先反應景氣動態之新增訂單指數已連續4個月緊縮,指數驟跌10.8個百分點至36.6%,為2020年6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經季調後之生產指數僅維持1個月的擴張隨即轉為緊縮,指數回跌7.8個百分點至43.8%。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則已連續3個月呈現緊縮,指數續跌7個百分點至30.1%,為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至於7月PMI轉為緊縮,是否代表出現警訊?張傳章則回應,由於PMI是和上月比較,不能僅看單一指標,不過,6月景氣燈號雖維持綠燈、但分數下滑,且7月央大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創下近13年新低,從這三個數據綜合判斷,台灣經濟確實有走緩現象;目前政府也提出刺激國內經濟、尤其是刺激消費的措施來因應,而看到這些現象,「政府可能要做的更多」。
非製造業部分,中經院指出,隨著國內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增幅趨緩,非製造業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由低基期下好轉,2022年7月未季調之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中斷連續2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指數續揚7個百分點至56.7%。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轉為擴張,人力僱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
中經院進一步指出,未經季節調整之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新增簽約客戶或業務)指數在5月一度滑落至2020年5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37.8%與 37.5%),本月皆中斷連續2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指數分別躍升10.2與11.4個百分點至58.2%與 57.7%。另外,雖然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由低基期下好轉,並中斷連續2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NMI中的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仍連續4個月緊縮,惟緊縮速度趨緩,指數續揚2.2個百分點至43.7%。
關於台灣的整體經濟情勢,張傳章表示,中經院甫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下修至3.56%,主因是疫情和通膨導致國內消費成長率不如預期,但民間投資、資本形成、出口上半年表現還算穩健成長;不過,下半年有三大不確定性,一是國內疫情的持續趨緩、加上暑假效應,是否能帶動第三、四季消費動能復甦;二是俄烏戰爭和疫情帶來通膨,但近期大宗物資價格有見到回落,惟仍需觀察這是否只是短暫現象;而第三個也是最關鍵的因素,是中美兩大經濟體經濟成長率下修,需觀察是否會影響台灣第三、四季出口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