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外都美,東洋今年獲利挑戰高峰
MoneyDJ新聞 2016-05-31 09:37:11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國際大廠代工訂單及近年國內新上市品牌學名藥挹注,東洋(4105)今年首季營運優於預期,每股稅後盈餘1.13元。法人認為,今年公司光靠品牌學名藥、代工的動能,全年營收就有機會維持15-20%的成長,本業每股獲利超過4元,且在持股比例近兩成的智擎(4162)的投資收益暴衝下,不排除全年每股稅後盈餘有挑戰6元實力。
東洋首季營收9.13億元,年增26.9%,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為國際大廠代工的抗癌針劑訂單,與這兩、三年才在國內上市的品牌學名藥如止痛藥Painkyl、新複方抗感染用藥Brosym(C+S)、增加新適應症的TS-1等,陸續進入高峰銷售(Peak Sale)。而因為國際原廠代工的訂單去年7月調漲報價,且原廠在全球約100萬針的市場版圖上,近年市佔率重回成長,根據法人估計,該代工訂單占東洋上季營收比重介於15-20%。
展望今年,法人認為,為國際大廠代工的抗癌針劑,需求持續增長,因目前東洋為其代工的價格,已回歸合理水準,且國際對手Sun pharma產品僅能在美國銷售,歐洲等其他區域仍是原廠天下,是東洋代工的商機,今年光是該產品對公司的營收占比就有機會超過兩成,也是今年營收最大成長來源。
且根據東洋與國際原廠的約定,公司也可以發展自有品牌學名藥,根據經營團隊的規劃,目前主成分相同、賦形劑等處方略修正的自家產品,會先尋求國際大廠的銷售夥伴後,再進行上市前的人體臨床,並由夥伴申請各地區藥證。東洋將可依照授權認列各階段收益及銷售分潤。
除了既有產品線,東洋透過微脂體與微球的技術平台,也發展一系列的超級學名藥,微脂體平台除抗癌藥外,另抗感染Lipo-AB也將循固定模式,尋求國際授權。另微球已有兩款產品達可授權狀態,並有兩款新品導入平台研發中,預計1-2年後商業模式漸成形。
另外,東洋目前泰國子公司多專注當地銷售,集團也不排除讓該子公司延伸價值鏈,長期則將朝IPO方向進行。
因看好代工及潛在超級學名藥的商機,東洋也不排除持續於中壢廠及六堵廠擴建產線的可能。法人也認為,今年東洋全年營收看增15-20%,既有本業的每股獲利有機會超過4元,加上持股19.3%的新藥公司智擎的投資收益,對每股盈餘挹注可望超過1元,不排除東洋整體獲利有挑戰6元的高峰可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