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09-13 07:44:47 記者 李彥瑾 報導
全球航運運能持續緊繃,原因包括歐美國家報復性消費出籠,缺船、缺櫃、塞港等問題難解。外媒報導指出,全球前六大貨櫃航運商掌控近四分之三的貨櫃運輸量,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貨主只能任由宰割,忍痛硬吞下節節升高的運費。
《華爾街日報》報導,海事資料供應商Alphaliner估計,世界前六大貨櫃航運公司的裝運能力,佔全球總裝運能力的70%以上。業界高層表示,隨著零售商在歐美解封後趕緊補貨,全球船公司運力吃緊,零售商支付的運費至少是去年的四倍,還得面對交貨大幅延遲的困境。
2016年至2018年,貨櫃航運業掀起一股併購潮,全球貨櫃航運商的數量減少約一半,令全球航運業走向「大者恆大」趨勢。主因是2008年金融海嘯對海運市場造成嚴重衝擊,運費過低加上需求不振,導致全球航運業陷入多年低迷。
另外,大型航運公司還組成三大海運聯盟,共享船舶、航線及港口,使整體產業更加集中化。
彭博社報導,全球貿易貨物高達80%都是走海運,隨著2021年海運貿易量大幅成長,全球航運業的貨運收入攀升至2008年來新高。目前每只40呎櫃從中國運到歐洲要價14,287美元,較一年狂增500% 以上。
航運諮詢公司Drewry今年7月預計,受惠運費大幅上漲,2021年全球航運業獲利估計將超過800億美元,遠高於2020年的250億美元。
外媒先前報導,據貨櫃航運商表示,今年6月,美國零售商就開始為耶誕購物季訂艙,比往年提前3個月進入航運旺季。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