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4-01-13 17:02:24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去年7月,筆者寫了一篇名為「美債投資人被坑殺,懦夫柏南克轉舵(http://goo.gl/5fi0Ab)」的文章。「坑殺」?「懦夫」?也許會有讀者認為這樣的用詞太誇張。半年過去了,事實證明這些用語一點也不誇張!
「Extreme Money - Masters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Cult of Risk」一書作者Satyajit Das 13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專文指出,越來越依賴前瞻指引的各大央行官員實際上暴露出當局政策選項越來越少的難堪局面。以美國、日本為例,聯準會(FED)、日本央行(BOJ)試圖用簡單的失業率、通膨指標來傳達政策理念、實際上只會增添不必要的困擾。其次,突發事件可能會令利率出現大幅波動、屆時前瞻指引可能弄巧成拙。
第三,前瞻指引提到的前提條件可能隨著時空改變而出現質變。例如,FED現在得澄清一旦美國失業率觸及目標、貨幣政策也不會立即出現變化。第四,誠如花旗集團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所說的,那些央行官員的任期、薪水不會因預測失準或前瞻指引突然轉向而受到任何影響。最後,在這傳播速度飛快的年代,央行官員間意見、想法的不同都會讓前瞻指引的美意大打折扣。
彭博社報導,1999-2006年期間擔任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副手的FED前副主席Roger Ferguson去年10月在紐約的一場研討會上指出,試圖讓決策透明化的FED反倒讓自己陷入困境,提供前瞻指引、做出承諾,然後食言。他說,FED在今年夏季讓外界開始預期他們將會縮減買債規模,但到了9月時卻又宣佈將靜觀其變。
2012年12月12日的FOMC會議,面對2013年可能出現的財政懸崖、財政支出全面刪減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帶來的重大下行風險,與會委員營造出「無限量量化寬鬆政策(QE)」的氛圍、表示如果就業市場展望沒有顯著改善買債計畫就不會停。
FOMC上個月宣布每個月買債金額將減少100億美元至750億美元。美國就業市場真的改善了?1月10日公布的美國非農業就業報告顯示,2013年美國平均每個月新增就業18.2萬人、較2012年全年度月度平均值(18.3萬)減少0.6%!相關討論詳見《FED一兆美元QE成果:勞動人口不增反減(http://goo.gl/NO2UTw)》。
最後,筆者想重貼上述去年7月文章當中的一段作為結尾。「現在應該沒有人會否認,在當今全球金融市場唯一「喊水會結凍的」就只剩一群無需經過直接民選考驗的技術官僚:FOMC決策官員!他們權大責小、主宰全球龐大資金流動。什麼是全天下最棒工作?還會有比預測接連出錯、引發金融危機,卻一點都不用負責的FOMC決策官員還要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