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3-04-25 08:44:13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終於,上從總統、下至財經內閣口徑一致,將檢討證所稅,消息一出,台股果然飛奔衝上8千點,只是財長似乎仍堅持「一年」才是最好的檢討時機。當然,多數人都可以理解新上路的政策如果馬上又改,難免陷入「朝令夕改」的批評,不過,台股的量縮造成長期引以為傲的高周轉率、高流通性不復存在,證所稅就算不是唯一原因、恐也難以置身事外,在台灣資本市場競爭力與法規延續性的賽跑中,台股確實沒有再輸的條件。
集中市場首季成交量較去年同期銳減超過三成,證交稅稅收也下滑28%。摩根大通近期發布的報告也指出,台股波動性指數居亞太區之末,且也創下2004年來新低,今年以來的平均隱含波動率更僅11.9%,甚至在全球吊車尾。
在台股自身量能呈現常態性貧血下,近又面臨日股急彈、A股恐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資金排擠,遠則有歐美股市強勁反彈的資金回流,失去了高周轉率、高流通性的「金甲」護體的台股,本來就偏低的波動率還一路破底,確實讓人不得不憂心台灣長期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所幸,在首季台股的成績單遠不及格下,總統馬英九終於鬆口,證所稅可以檢討,本來立場最堅持的財長態度也略見軟化,同意證所稅需要修改,只是修法最好的時機點是落在一年以後。當然,財長擔憂現在提修法恐又陷入去年證所稅紛紛擾擾未定案前的觀望氣氛,徒增不確定性,且會陷入朝令夕改的惡性循環,不過,既然最高行政及立法機關同聲同意,證所稅勢將修改,股民的期待就已被挑起,一向強調要極力降低市場不確定性的財長,修法方向恐怕也是盡速定案,對市場的傷害最小。
而從證所稅上路一季的實績來看,因台股指數遲未碰到8,500點,超過九成投資人選擇的設算制,根本沒有課稅基礎,政府相關稅收「掛蛋」機會很大,因此就增加政府稅收上,初步並未見成效。既然沒法增加稅收,證所稅存在的目的,大概就只剩下「租稅正義」,「有所得者納稅」,聽來天經地義,但如果以此出發,政府就不能不忽略從歷史成因來看,目前0.3%的證交稅率,過往政府就已證實隱含了證所稅的意義,政府恐怕很難一方面堅持租稅正義、一方面又要求稅收只減不增,那對萬千股民來說,就是變相的加稅,無關租稅的公平正義,因此財政部是否應該以更開放的態度面臨所有可能的檢討,而不是預設「不動證交稅」的立場。
很多評論提到,如果堅持的是租稅正義,有所得者課稅,那麼求簡便的設算制恐怕也違背其精神,反而構成台股的「天險」。當然,政府會先祭出過度期設算制及核實課稅雙向並行,有些程度上是考慮收稅的行政成本及短期上路的可行性,不過,在全球經濟還不到全面復甦及台股股民向來高風險意識的傳統下,大概多數市場人士都心裡有數,8,500點要過的難度頗高,這也就落入了新任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所說的,現階段就處最壞的「有名(證所稅)無實(政府稅收)」的過渡期,因此新稅制的檢討勢必涉及設算制的必要性檢討,如果在徵收系統(含政府與民間)能配合的前提下,或許讓真有實質所得的投資人納稅,更能讓人心服口服些。
當然,現在證所稅只課「內人(本國公司)」、不課「外人(外國公司)」的奇異現象,也忽略了人頭公司或假外資交易的可能性,這等於提供很多有管道的特定族群避稅管道,同樣讓人憂心到最後證所稅流於「打蒼蠅不打老虎」的「平民稅」。
市場都期望,政府此次釋出的檢討,是玩真的,也是能將資本市場競爭力及股民的立場,一併納入考量的檢討方案,畢竟相較於「投資」房市僅限於一定資本的金字塔中高端族群,投資股市因進入門檻較低,更是許多「小資族」夢想替自己資產增速加速的實現地。更遑論對人口不過僅2千餘萬人的台灣來說,得倚靠更多的金流,在打造亞太資金運籌中心的同時,台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恐怕等不及一年的虛耗。
(圖為財政部長張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