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5-08-06 14:19:07 記者 陳苓 報導
鴻海(2317)大陣仗前進印度,傳出擬和印度阿達尼集團(Adani)成立合資企業,生產4億支iPhone;不料最新消息顯示,雙方只進行了會談,並未簽訂合約。彭博社稱,整起事件突顯「印度製造」的推行結果令人失望。
彭博社6日報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高調訪印,外界原本預期郭董將與阿達尼集團合作生產iPhone,要是雙方確定攜手,將是印度製造的一大成功。然而最終期望落空,雙方並未簽約。郭董說,要是印度總理莫迪改善基礎建設,未來十年鴻海可能會在當地投資20億美元,並說鴻海已和印度成親。
印度總理莫迪大打經濟牌,2014年5月就任後,宣稱推動印度製造,要促使製造業佔GDP比重,從當前的16%、2022年升至25%。不過莫迪在國會缺乏多數支持,多項最具野心的改革計畫全在上議院卡關,包括放寬土地採購、改革勞動法規、簡化稅制等。安本資產管理(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執行董事Hugh Young說,現在人們有權嘲諷,在印度做生意是稍微容易一些,但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印度經濟時報、ET Telecom 4日報導,鴻海正與Adani集團旗下子公司Adani Enterprises商討合作案,據傳打算在印度製造4億支手機。內情人士透露,半數手機將在印度銷售,另外半數則出口到中東、非洲、俄羅斯。據悉鴻海可能會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設立iPhone生產工廠。郭董45天來二度訪印,4日與印度官員召開兩個半小時會議,討論鴻海的印度發展計畫,並拜會了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5日報導,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Taimur Baig在接受專訪時指出,假如所有人的出口都遭遇逆風,那麼最能提振內需的國家會贏得勝利,若印度失敗了,則印尼與中國將更能吸引投資人的目光。
Baig指出,目前許多廠商還是以「為印度製造」為導向,小米、蘋果(Apple Inc.)或鴻海(2317)皆是如此,因為印度內需夠龐大。只要有足夠的就業機會與良好的薪資,印度還是能透過內需提振經濟。也就是說,印度不應以成為全球的製造基地為目標,而是應該為了印度內部的需求打造製造重鎮。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