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在線》自動化拚Q4落底,從貿易戰/5G找商機
MoneyDJ新聞 2019-08-22 11:26:45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自動化產業何時落底,從近期關鍵零件廠業績與展望可透出端倪,傳動元件大廠上銀(2049)、全球傳動(4540)紛紛拋出,「Q4營運比Q3好,明年會比今年好」的看法,氣動元件大廠亞德客-KY(1590)雖仍維持謹慎基調,不過獲得外資力挺,認為Q4或明年Q1銷售將見到改善;業者指出,5月份華為遭列管制清單是這一波景氣最冷的時候,目前沒有再更壞,今年價格也還算平穩,就等需求復甦,目前看來,有些5G有關項目可望從Q4慢慢浮現,而自動化產線建置到量產約需6個月,業者也期待明年5G手機跳躍式的技術升級,可帶動Q1整體景氣復甦。
春燕還沒來,但已看到隧道盡頭的光
少了蘋果光的加持,加上貿易戰擾局,今年的自動化產業顯得格外冷清,業者私下透露,原先今年期待華為強勁的成長需求能讓業績拚持平,不過5月華為事件導致有些計畫被延後,許多投資也改為分批釋放,這也是為何自動化產業Q2、Q3難言樂觀的原因。
不過自動化仍是大趨勢,除了產品設計與生產難度越來越高,需要更多自動化協助降低不良率與提升效益,貿易戰也是重要的關鍵;有業者形容,在貿易戰開打前,全球產業鏈已經形成穩定而可行的分工模式,貿易戰則破壞了既有平衡,大家都往中國以外找出路,回台灣除面臨產業鏈已破碎化問題,成本與缺工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自動化或許能解決部分問題。
往東南亞走的業者也同樣需要考慮自動化,以目前最熱門的越南為例,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指出,越南的勞動人口與生產品質、效率都與大陸有落差,自動化在東南亞也有需求,而上銀今年已經賣了許多機器手臂去越南了。
不過東南亞投資商機預期明年下半年才會放大,而台商回流則都還是前期規劃階段,對今年難有挹注,自動化關鍵零件廠今年業績普遍大幅度下滑,上銀則認為,Q3狀況較不明朗,不過Q4會比Q3好;全球傳動指出,過去自動化產業景氣走空最長兩年,而在一些布局明年的前期投資陸續看到下,Q4有機會比Q3好,多數自動化關鍵零件業者都認為,今年跌的夠深,明年不會再更差了。
沒有人想再殺價,市場秩序平和
雖遭逢景氣寒冬,今年產業調庫存的狀態相對平和,也未出現激烈的價格競爭,顯示整體自動化產業的基本盤已經做大,雖然去年多數自動化零件廠都有大舉擴廠,但市場仍維持秩序。
業者指出,今年景氣不好是眾所皆知的,殺價也不一定能刺激量;另一方面,通常大廠會採用激烈的價格競爭,是為了要將競爭對手趕出市場,不過氣動元件龍頭SMC在5年前採取流血殺價競爭,則反而讓亞德客-KY市占提升;而傳動元件廠先前2014年景氣修正,也有較大範圍的價格競爭,但能存活下來的業者都不是省油的燈,多數業者都不願意再主動開啟價格戰,而目前線軌、螺桿的價格雖較去年上半年高峰回落10~15%,但並未完全回到漲價前的價格,因此多數關鍵零件廠今年產能利用率雖大幅滑落,但還是有獲利空間。
Q2自動化關鍵零件廠業績
|
Q2合併營收 |
YoY |
Q2 EPS |
YoY |
上銀 |
60.86億元 |
-22% |
2.72元 |
-50% |
全球傳動 |
5.88億元 |
-40% |
-0.18元 |
※轉虧 |
直得 |
3.46億元 |
-41% |
0.54元 |
-74% |
亞德客-KY |
44.03億元 |
-3.5% |
4.09元 |
-6.2% |
氣立 |
3.54億元 |
-27% |
0.16元 |
-80% |
大銀微系統 |
6.03億元 |
-24% |
0.39元 |
-54% | 整理/製圖:鄭盈芷/MoneyDJ | 自動化產業拚Q4落底,亞德客-KY營運穩健獲青睞上銀由於工具機業仍是一大營收來源,受工具機仍未落底影響,Q3還要再觀察,不過公司認為,自動化與機器人產業相對有競爭力,上銀明年的表現也將會比今年好。 全球傳動Q2受到現場新進人員影響整體生產與出貨,成為傳動元件廠中唯一虧損的,不過公司在自動化與產業設備比重較高,工具機僅佔營收1成,公司認為,Q3、Q4將可逐季回升,也認為若景氣循環空頭能在今年Q4、或明年上半年走完,明年營運將較今年好轉。 亞德客-KY雖保持謹慎的基調,但在市占率提升下,今年營收仍有機會拚成長,也獲得外資關愛的眼神,外資指出,亞德客-KY過去營運下行通常走12~18個月,而隨著產能利用率回升、加上明年5G支出增加帶動對氣動元件需求,預期明年亞德客-KY獲利將回到復甦軌道。
氣立(4555)也認為明年有機會見到改善,平湖新廠則預計年底完工,維持原先規劃,隨著平湖新廠開出,氣立可望進一步提升零件自製率,為未來3~5年的營運預做準備,而氣立今年也正式推出電動元件新品。 直得(1597)與大銀微系統(4576)產品則以半導體應用較有代表性,大銀指出,今年訂單雖降,但Q2、Q3製造跟研發反而非常忙碌,因為客戶也在等待市場復甦與產線移動的時機成熟,大銀必須先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