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6-10-11 06:04:16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美國9月非農業新增15.6萬份工作、低於市場預期的17.5萬份。作為對照,2011年-2015年9月新增就業人數分別為24.6萬、18.1萬、18.5萬、28.6萬、14.9萬。由此可見,美國目前的就業成長動能明顯處於過去5年的相對低檔。
2016年7月、8月合計下修7,000份工作:7月新增就業機會自27.5萬下修至25.2萬;8月自15.1萬上修至16.7萬。10月7日公布的CME Fedwatch數據顯示,聯準會11月2日宣布維持現有利率不變的機率高達91.7%、高於10月6日的85.5%。
根據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官網公布截至10月7日的預估數據(GDPNow),2016年3季(Q3)美國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實質GDP成長年率自10月5日的2.2%下修至2.1%。8月3日GDPNow首度公布的Q3預估值高達3.6%,2.1%為最低預估值、較9月14日當時的3.2%預測值整整掉了1.1個百分點。
今年1-9月美國非農業平均月增17.8萬份就業機會、創2011年同期(17.0萬)以來最差紀錄,較2015年同期短少15.6%。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2015年12月宣布升息一碼至0.25-0.5%、當月新增就業機會達27.1萬,隨後的9個月單月新增數字都沒能突破創高。
聯準會(FED)主席葉倫(Janet Yellen)9月21日在FOMC決策會議會後記者會上表示,9月21日不升息原因出在美國勞動市場閒置人力的消化速度比過去幾年還要慢、意味著就業市場還有進一步改善空間。
就業人口比例(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被譽為美國最好的勞動市場動向指標,2016年9月升至59.8%、創3月以來新高。1985年初以來美國就業人口比例就一直處在60%以上,直到2009年3月才跌破。美國聯準會(FED)在2008年12月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時、就業人口比例還高達61.0%。歐巴馬(Barack Obama)主政以來、就業人口比例的最高點就是他第一任上任當月(2009年1月的60.6%)。
「債券天王(King of Bonds)」Jeffrey Gundlach曾在3月指出,1949年以來每當美國失業率向上交叉12個月移動平均線時、通常象徵著經濟開始步入衰退。筆者在分析美國最近兩次經濟衰退數據後發現,美國失業率與其12個月移動平均值兩者差距一旦由負轉正且正值持續擴大、隨後經濟皆陷入衰退。2016年9月失業率自4.9%升至5.0%、創4月以來新高,與12個月移動平均值的差距自0.0轉為0.1、創2010年11月以來新高。
CNNMoney 6日報導,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預估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為1.5%、若應驗將創2009年以來最糟表現。
美國9月民間勞動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LFPR)自62.8%升至62.9%;2015年9月的62.4%為1977年10月以來最低紀錄。任期剩下101天的歐巴馬自2009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以來、LFPR最高出現在2009年2月(65.8%)。
美國9月民間平均每週工時自8月的34.3小時(2014年2月以來新低)升至34.4小時。美國9月民間整體時薪平均年增幅自8月的2.4%(3月以來最低增速)升至2.6%,遠低於達成2%通膨目標應有的3.5-4.0%名目薪資年增率。
2009年7月至2016年8月美國25-54歲(就業主力部隊)勞動參與率(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平均為81.4%。作為對照,2000年10月至2007年12月這段期間平均值為83.1%。美國生產力成長率年率連續3個季度呈現負值,創1979年第1-4季以來最低迷紀錄。
2016年9月總計有786.3萬名美國人為擁有多份工作者(multiple jobholders)、創2008年8月以來新高;月增30.1萬,創2015年12月以來新高。在所有擁有工作的美國人當中,9月份有5.2%為擁有多份工作者、創2015年12月以來新高。
屬低薪行業的臨時性協助服務(即:派遣業)就業人數9月月增2.32萬至294.51萬人、創歷史新高。
2016年9月製造業就業人數月減1.3萬人至1,226.2萬、創2014年10月以來最低水準!製造業9月平均週薪達1,064.71美元、較民間整體平均薪資(887.18美元)高出20%。
聯準會(FED)理事Lael Brainard 9月12日指出,根據FED自行打造的經濟模型「FRB/US(暱稱:Ferbus)」,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美元近20%的升值幅度可能等同於聯邦基金利率調升200個基點,進而導致企業投資活降溫、製造業產出成長停滯。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