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2-10-13 18:39:32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國際機構對中國債務危機已示警多年,但究竟何時會全面爆發,至今無人敢斷言。對此,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針對近期中國最為人關注的兩大債務風險-房地產企業違約危機及城投債熱潮所帶來的風險進行研究,並於今(13)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營收前50大房企的財務情況相當不穩健,未來3年中國房企違約風險恐不斷,而償債高峰將落在2023年;同時,城投債市場不穩定度大增,且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向地方政府購地比例明顯上升,等同將地方政府創造信用的兩大工具-城投債及土地出讓金勾結在一起,恐使房市下行的金融風險因出現加乘效果而放大;倘若中國房市下行持續,甚至出現房市危機,恐導致房企、城投公司最終雙雙違約,甚至引爆中國金融危機。
元大寶華針對近期中國最為人關注的兩大債務風險-房地產企業違約危機及城投債熱潮所帶來的風險進行研究後發現,在房企部分,中國營收前50 大房企的財務情況相當不穩健,違反政策規範的踩線房企總債務金額已近1,500億美元,逼近美國次貸風暴期間房貸違約金額75%水準。而就債務期間來看,未來3年(2023~2025年)中國房企違約風險恐不斷,且償債高峰將落在2023年,相關風險、償債壓力最大,債務到期金額將近390億美元。其中,位列前兩大的恆大集團及碧桂園,到期債務即達156億美元,突顯2023年房企償債高峰的風險。
與此同時,近年城投債(即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發行的債券)市場出現三大現象:一是發行規模大幅成長、二是私募比例明顯提升(不透明度高)、三是未評級債項大幅增加(優劣債項混雜),使城投債市場不穩定度大增。更麻煩的是,原本資金運用多偏向基礎建設的城投公司,2022年前8月向中國地方政府購地比例明顯上升;以一、二級城市為例,珠海市的購地比率由2021年同期的59%升至2022年的96%;太原市由2021年同期的15%升至2022年的87%,增幅相當驚人。部分地區的城投公司索性直接買房,透露出其力挺房市的用意,這些情況也反應出房市低迷不振的嚴重程度。
問題是,城投公司拿地雖可藉由土地出讓金收入挹注地方財政,但此舉等同於將地方政府創造信用的兩大工具-城投債(政信)及土地出讓金(土信)勾結在一起。一旦中國房市下行的力度持續,且比預期來得深,除了房企違約外,城投公司因為拿地、買房違約的機率同樣大幅增加,在房企與城投公司融資皆來自金融體系的情況下,房市下行金融風險因出現加乘效果而放大。屆時,只怕各界多年來對中國金融風暴爆發的預言,將一夕成真。
元大寶華進一步指出,城投公司將在市場融資後的資金透過拿地,由土地出讓金進入地方財政表內收入項,導致上述的兩筆錢變一筆錢,看似挹注財政,地方建設資金實際上卻變少了,而政府支出的減少會直接影響經濟成長速度,成長放緩、收入下滑又會間接對房市產生負面影響,產生骨牌效應的惡性循環。因此,倘若房市下行持續,甚至出現房市危機,將導致城投公司違約風險增加。而且,當地方政府財政惡化,無力呼應投資人對城投債剛性兌付的信仰,最終房企、城投公司恐雙雙違約,甚至引爆中國金融危機。
那麼,中國雙債風暴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為何?元大寶華指出,根據金管會銀行局最新資料,截至2022年第2季度,台灣金控集團對中國曝險達到整體淨值的46.7%。因此,即便台灣對房企及城投債直接曝險並不高,但若中國的雙債危機演變為金融危機,對台灣金融體系衝擊仍會相當大。而中國雙債危機所導致的經濟衰退,也將影響台灣對中國的出口,進一步降低台灣的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