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改逾7年,2012年進入關鍵轉折
精實新聞 2012-07-27 09:01:13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人民幣國際化全球不可忽視的發展,回顧人民幣匯率改革路,可以1994年、2005年做為兩個關鍵切割點,當2005年6月人行宣布人民幣匯率改參考一籃子貨幣、吹起二次匯改的號角後,國際化也就再也沒有回頭路。
人民幣匯改可以幾個重要的時間點區分,分別為1994年、1994-2005年及2005年以後。1994年對於人民幣匯率的重要意義,在於1993/5美國財政部首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1994/1中國則將雙重匯率制度改為單一匯率制度,進入「控制性單一浮動匯率時代」,而因當時官方匯率由1美元兌5.8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7人民幣,造成人民幣一夜之間貶值33%。
在2005年二次匯改前,人民幣都處於政府規定小範圍的區間波動。期間中國礙於經濟改革措施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壓力,1996年底允許用於貿易的人民幣可與外幣兌換,但仍對外幣貸款及投資設限。
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中國堅守不讓人民幣貶值的承諾,透過頻繁干預,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守住了好長一段的「1:8.28」時期;加入WTO後則逐步放鬆資本管制,但來自國際間施壓人民幣升值的聲浪轉強,以平衡全球貿易。
在國際壓力及自身經濟結構調整下,人行2005年7月21日宣布重大改革,開始與美元脫鉤,改以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就此,人民幣匯率進入一個「逐步國際化」的新世代,「去美元化、持續升值」成為二次匯改後人民幣的明確方向。
2005年匯改至今,人行不斷展現將人民幣推向國際化的企圖,但因全球經濟情勢惡化,重挫中國出口產業,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間,人民幣過了很長一段「名則浮動、實則固定」匯率的時間,人行硬是將人民幣匯率鎖在1美元兌6.83人民幣,以穩住扮演經濟重要支柱的出口產業,直至2010年6月才重回與美元脫鉤的浮動匯率政策。
匯改至今超過7年,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超過二成,期間中國官方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上,仍有不少重點策略,包括2009年7月開放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除境內指定城市外,香港成為內地以外唯一納入試點者;2010年7月啟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自此之後,香港點心債市場也蓬勃發展。中國也陸續允許出口商將部分外幣收入留在境外、允許國內公司使用人民幣在境外投資等。
2012年是人民幣二次匯改後的重要轉折一年,人行4月公告將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由原來千分之五放寬至百分之一,外匯指定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買入價,價差上限由當日中間價匯率的1%擴大至2%;6月宣布與日元直接兌換,是開發國家貨幣的首例;而因國際經濟環境驟變,中國經濟從高速成長逐步進入中速成長期,反加速了人民幣兌美元的雙向波動,今年上半年也意外貶值0.18%,近日甚至首見盤中觸底跌停,逐步宣示人民幣的價變、質變的新時代,也正同步展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