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東南歐在新供應鏈處於有利位置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首席經濟學家Beata Javorcik表示,跨國企業為尋求供應鏈多元化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能獲取潔淨能源與接近西方市場的東南歐地區,處於市場有利位置。
J氏分析,東歐的歐盟成員國是製造業活動的潛在地點,而企業對「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策略有所興趣;指出根據歐盟碳交易體系(EU trading scheme),碳排放價格將上漲,具有獲得再生能源的能力現成為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決定性競爭條件。歐盟新成員國雖於先前質疑綠色議程,但現在因不同國家出於戰爭和能源安全等原因,心態已發生變化,促使此區域國家能夠從供應鏈的變化中受益。
J氏引用OECD最新數據顯示,由於印度資通訊技術出口的碳排放強度是新興歐洲的兩倍多,可視為東歐與新興歐洲其他地區提供更多服務出口的機會。近年來,新興歐洲國家增加資通訊技術的出口,並將關注轉向服務業。
2023年EBRD 向多國投資促進機構進行調查,由於碳足跡愈受關注,服務業前景看好,東歐歐盟成員國顯示出對服務業(如軟體、資通訊技術、研發、生技及後台服務)興趣大於製造業。另一方面,西巴爾幹地區的經濟體日益透過與非歐盟集團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以吸引外人直接投資。
J氏強調,若世界分裂成兩個集團,與兩者有聯繫的國家將因被迫做出抉擇而蒙受最大損失。EBRD 在其最新的《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西巴爾幹地區GDP成長率預計將在2024年與2025年分別達到3.3%與3.7%。在歐盟東南部地區(包括保加利亞、希臘和羅馬尼亞),2024年經濟成長將自2023年之2%續成長2.8%,2025年預計達3.1%。
戰爭持續影響歐洲,雖然天然氣價格劇減,但仍是美國的四倍,進而削弱歐洲競爭力。德國經濟疲軟導致新興歐洲出口需求下降,且俄烏戰爭導致借貸成本增加。J氏認為,各國應利用資金為未來成長打下基礎。另亦提及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在2007年加入歐盟後經歷成長黃金期,引入大量投資和技術,並進一步推動改革和進入富裕市場。西巴爾幹地區的最佳方案是加入歐盟,除將可帶來資金,亦為改革與進入鄰近巨大而富裕的市場提供了方向與動力。
引力效應在國際貿易中非常重要;與鄰近國家貿易量更大,與富裕國家的貿易會刺激價值鏈向上游移動,因為富裕國家需要更高品質的商品,企業則會以額外投資和產品升級作為回應。
現下這些國家須透過自身的創新與生產力的提高以實現成長,使得成長更顯困難。政治和經濟整體的穩定對於維持成長至關重要。最後亦提到保加利亞加入歐元區的前景良好,因為需要良好的機構、可預測的創業環境,以及吸收歐盟可用資金的能力。此些因素都很重要,雖不會立即讓成長率飆升,且這些因素結合後更能產生加乘作用。(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