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09-13 13:35:02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 Global Ratings)警告,若中國政府對新冠肺炎(COVID-19)繼續堅持「清零」,當地企業的負債問題恐會進一步惡化,其中部分業者早已陷入財務困境。
CNBC 12日報導,標普上週一份報告指出,全球疫情再起、加上中國零容忍的做法,意味著疫情若持續導致移動受限,企業將面臨更多影響。報告稱,中國最近這波疫情,剛好在陸企風險增多時來襲。「槓桿增加、現金流削減、流動性緊縮、融資條件朝令夕改,都造成傷害。這些全都在業者陷入前所未見的財務困境、當局祭出監管行動時一併發生。」
根據Our World in Data統計,中國7、8月的確診人數增加,8月份的7天移動平均值保持在超過110例附近,創1月以來新高。7月疫情再次爆發前,中國控制良好,3月的7天移動平均確診人數一度降至7例。
雖然跟其他大國相比,中國確診數相對低,但北京當局對此零容忍。8月份,中國在一名勞工染疫後,隨即關閉了寧波舟山港一重要碼頭。6月初,有人確診則導致中國南部運輸中心(包括深圳、廣州港口)的運作受干擾。
對此,標普表示,雖然上述措施確實能有效降低確診數,卻也顯示,即便當局只是針對某區加強防疫,依舊會影響全國多數地區。報告稱,清零政策將導致疫情爆發、當局封城的事件一再重演,讓尚未復原、信用日益轉弱的當地業者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負債最嚴重的地產開發商恒大集團(Evergrande)上週已警告可能會違約。另外,中國華融資產管理(Huarong)也因投資失敗陷入掙扎,今(2021)年稍早更因無法及時公布財報,使其債券價格慘崩。
垃圾債成中國監管受災戶
北京當局最近向民企揮出監管重拳,衝擊美、港掛牌的中概股,亞洲的高收益債(又稱垃圾債)市場也成受災戶。數家大型陸企的債券價格重挫,北京當局又為了打擊投機與高房價,恐祭嚴厲監管措施,讓高收益債跌落深淵。
華爾街日報8月15日報導,中國負債累累的房地產開發商大舉發債,使陸企成為亞洲3,000億美元高收益債市的重要組成。然而,陸企近來接連違約、人們對地產開發巨擘恒大集團(3333.HK)等數家大型發債者感到擔憂,卻動搖投資人信心。不只如此,陸網路科技、補教業面臨大規模監管,7月股價狂跌,壓抑當地債市,就連投資等級債也難逃跌價命運。
ICE美銀指數(ICE BofA Indices)顯示,7月底至8月初,陸企發行的非投資等級債券平均殖利率已高達14%,比美企垃圾債多約10個百分點,創10年新高。年初迄今,追蹤中國高收益債總報酬的ICE BofA指數已下挫8.4%。(註: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呈反向走勢。)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