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02-16 12:52:45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金龍年台股成交量回溫,帶動證券業營運困境好轉,不過,業者分析,國內經紀市場因逢經紀交易手續費及融資利率殺價的雙重競爭,長期的「紅海」難解,業界多將新的成長腳步冀望在大中華區及信託架構的財管業務,海外布局腳步也逐年加快。
券商經紀主管分析,如果以經紀市占率前十名的業者分析,以目前電子下單自整體市場交易比重介於25-30%、逐年走揚,且主要經紀商自占率(占該公司整體下單比重)多高於該水準看來,只要成本控管能力足夠,台股日均量只要有600億元水準,就能達到經紀業務的損益平衡點。
也就是說,此波台股的月成交量低點落在去年12月及今年元月,以工作天數估算,日均量介於660-750億元,中型以上的綜合券商經紀部門應該都還不至於陷入虧損,差別較大可能在於自營交易收入及承銷部位的評價。
不過,券商主管也指出,金龍年開盤以來,內、外資都回來了,部分年前不交易的實戶,都重新回流,且持股汰弱換強意願積極,帶動整體成交量能走揚。而雖日均量較低點明顯回升,但國內券商經營環境仍處紅海,包括小型券商以手續費2.8折搶攻網路下單市場,官股行庫背景的券商部門則有融資利率的優勢,雖不至於對市場整體定價策略造成影響,但會成為大部位交易人(含法人及實戶)要求比照折讓的藉口,券商仍面臨很大的壓力。
事實上,國內證券業早就不期待國內市場還能由紅海變成藍海,主要還是機構法人占整體交易的比重逐年成長,這部分多數都得搭配手續費折讓或其他附屬服務,實際獲利率有限,多是賺口碑及市占率的,要找到新的成長來源,業界則對大陸市場及信託架構的財富管理業務寄望很深。
以開發金(2883)旗下的大華證來說,內部已喊出,有意併購星、港券商,主要就是看重兩地屬亞洲金融中心,也是海外財富管理的重要平台,併購後有機會做為發展兩岸三地財富管理的延伸。無獨有偶的,加強香港成為海外發展重要平台的還包括元大證及凱基證等,其中元大證、寶來證香港子公司完成整併後,將囊括股票交易、投行、財富管理等7張執照,去年出售新加坡金英證券後,也是將海外發展的腳部重新拉回香港,並希望藉ECFA架構尋得直接登陸的機會。
早於1994年就進入香港市場的凱基證(6008),目前也是國內券商在港發展最好的,在香港超過400家券商中,市占率排名前5%,近年在大中華區及東協市場的高速發展挹注下,每年海外獲利占比都能逐年成長,最快去年有機會力拼三成,尤其是香港已確認人民幣第一個離岸市場,未來可積極參與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奠定財管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