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2-08-10 12:34:39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見圖)週二(8月9日)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CHIPS Act),英特爾(Intel Corp.)被視為最大受惠者。不過,專家認為,台灣的世界半導體中心地位,恐怕難以撼動。另外,美國業者為因應總經逆風、已開始下砍支出,難以確認企業拿到補助後,甚麼時候才會擴產。
Seeking Alpha 9日報導,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師Vivek Arya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拜登簽署的晶片法案有三大目標,分別是獎勵國內生產、降低先進晶片對台灣的依賴,以及協助備受晶片短缺困擾的汽車產業。
雖然第一個目標確實有望達成,Arya質疑第二個目標(降低先進晶片對台灣的依賴)是否能有進展,因為英特爾手上並沒有5奈米以下製程科技,台積電(2330)雖然有,卻是台灣珍貴的「矽盾」,不太可能分享給美國。
Arya並表示,晶片法案只對成熟的晶片製程提撥20億美元經費,恐怕難以對汽車產業帶來實際幫助。Arya解釋,英特爾產能並不是針對40奈米製程設計,但這卻是多數汽車及工業用晶片目前最缺的製程。報告稱,資金分配、無塵室建造、設備安裝都需要時間,預期在2024~2025年前,晶片法案難有實質產出。
Arya估計,晶片法案的520億美元補助款中,英特爾有望取得100~150億美元。歐盟的晶片法案(CHIPS Act)也將嘉惠英特爾。然而,英特爾製程技術依舊落後台積電,且該公司的整合設計及製造模型,反而減少了超微(AMD)、輝達(Nvidia)、Marvell、博通(Broadcom)等IC設計業者的合作意願。相較之下,上述這些IC設計商卻都是台積電客戶。蘋果(Apple Inc.)據信是台積電最大客戶,佔據最多25%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MarketWatch專欄作家Jeremy C. Owens 9日撰文指出,美光(Micron)、英特爾已開始下修支出,他們能否在疲弱的環境中運用納稅人的錢持續支出,實在令人懷疑。就在國會通過眾所期待的晶片法之季,英特爾卻將支出計畫下砍40億美元,其公布的財報令人失望,一名分析師甚至形容這是他「職業生涯看過最慘淡的一季」。
就在拜登簽署晶片法當天,美光也在不到兩個月內二度下修支出計畫,聲稱下一個會計年度的支出會比今年度(預估為120億美元)顯著減少。
跟英特爾一樣,美光也對長期擴張計劃許下承諾,但目前決定進行短期調整,以保護利潤、避免供給過剩。美光8月9日表示,會運用晶片法案給予的補助,在2030年底前投資400億美元擴充美國半導體製造產能,這是美光之前宣布的1,500億美元全球投資目標的一部分。
Owens注意到,美光雖承諾支出400億美元在2030年底前擴充美國產能,卻也表示,「美光預期將在2026~2030年開始投產,會依據產業需求趨勢擴充供給量。」Owens認為,這暗示美光即使擴充產能、也會依據產業趨勢行動,這特別令人擔憂,因為美光總是在局勢看來有些不妙時就立刻下砍資本支出。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