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2年塞港及貨櫃短缺問題後,美國海運情況開始好轉
美國CNBC新聞媒體報導,依據物流數據顯示,經歷2年港口擁塞和貨櫃短缺問題後,由於西方國家進口需求減弱及全球經濟疲軟、中國出口放緩等因素,供應鏈大亂情況正獲得舒緩。疫情嚴重期間屢創新高紀錄的海運費率正迅速下滑,亞洲運往美國的貨櫃運輸量也大幅減沙。
物流平台Container xChange執行長Christian Roeloffs表示,零售商、較大型進口商或托運人對需求前景變得較為謹慎,訂購數量減少。另一方面,隨船舶等待時間縮短、港口吞吐量減少及貨櫃週轉時間縮短,塞港情況正獲得舒緩,而釋放出市場運輸能力。
據海運顧問公司Drewry最新數據,目前40呎貨櫃運費約3,689美元,已連續32週下降,與去年9月相比下降64%。疫情高峰期間,40呎貨櫃運費曾創下10,000多美元高紀錄,惟目前運費仍比疫情前1,420美元高約160%。其他主要航線運費也在下降,上海到鹿特丹及上海到紐約等航線運費降幅達13%。
美國CNBC新聞媒體報導,據Nomura銀行指出,運費下降與貨櫃運輸量「驟減(sharp drop)」有關。該銀行援引Descartes Datamyne數據,從亞洲到美國的貨櫃運輸量,除橡膠製品外的所有產品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減少。貨櫃運輸量大降反映美國零售商因經濟放緩風險,停止下單並減少庫存。惟該銀行尚未看到美國零售銷售量大幅下降跡象。
全球各地港口吞吐量也有所下降。上海在解封後重新開放時,港口運輸量有所增加,惟不足以抵消港口貨櫃裝卸水準更廣泛下滑。據Container xChange,歐洲的貨櫃運費下滑,反映消費者信心下降。目前,歐洲40呎貨櫃充斥市場,價格因此降低。
過去2年物流及供應鏈緊張趨勢已明顯逆轉。疫情期間港口因封鎖及需求飆升而有延誤,導致貨櫃持續短缺。另,Seacube Containers業務主管Danny den Boer於10月初在數位貨櫃峰會(Digital Container Summit)表示,貨櫃需求減少,費率也在下降。(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