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5-03-02 06:07:58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2月28日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調降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調降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調降0.25個百分點至2.5%。此外,配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人行甫於2月4日宣布、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RRR)0.5個百分點。
自2014年11月22日人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註:2012年7月以來首度降息)並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以來,社會融資成本高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不過,近幾個月以來消費物價漲幅有所回落,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對實際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人行指出,當前物價漲幅處於歷史低位,為適當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間,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鞏固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的成果。
人行主管的《金融時報》2月25日報導,中國城市金融學會秘書長詹向陽指出,儘管中國目前貨幣、信貸存量巨大,但在被過剩產能、無效投資以及非實體經濟的高回報領域大量擠占的情況下,直接作用於實體經濟領域、具有流動性的貨幣資金其實相對不足。在此同時,外匯占款減少導致基礎貨幣的投放減弱,銀行吸存能力和放貸能力下降,導致貨幣總量呈現下降趨勢。因此,可以說真正具有流通能力的流動性偏緊,通縮離中國已經很近了。
彭博社、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針對47個國家所進行的估算,2007年以來全球債務總計增加57兆美元至接近200兆美元、增速遠高於同一時間的經濟產出增幅,債務GDP佔比自270%升至286%。中國整體(包括金融機構)債務GDP佔比自2007年的158%跳升至2014年第2季的282%,高於澳洲(274%)、美國(269%)、德國(258%)以及加拿大(247%),但低於南韓(286%)。
中國國家統計局2月27日表示,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可能好於去年、但不確定因素增多。統計局指出,在內需不振的情況下,各國均致力擴大出口、競爭性貨幣貶值的誘惑力增大。在此同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區域貿易自由化有取代全球貿易自由化之勢。
統計局預期美國和英國將於今年年中前後啟動升息,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風險將會增大,全球主要匯率波動加劇、競爭性貶值甚至貨幣戰爭等都可能發生。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3月1日發布的2015年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9、比1月上升0.1點,但為連續第2個月低於50.0榮枯分界點。
中國指數研究院3月1日發布《2015年2月中國房地產指數係統百城價格指數報告》,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係統百城價格指數對100個城市新建住宅的全樣本調查數據,2015年2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月減0.24%、年減幅為3.84%。從漲跌城市個數看,39個城市呈現月增、61個城市呈現月減。
中國人大會議3月5日登場。barrons.com部落格2月27日報導,野村證券預估官方將會把2015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自2014年的7.5%下修至7.0%左右。
華爾街日報2月26日報導,以一籃子貿易夥伴貨幣作為比較基礎,人民幣目前處於歷史高點。高盛證券2月26日指出,人民幣自歷史高點反轉走弱的風險正在升高當中。
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4季中國資本帳淨外流金額達到創紀錄的910億美元,此前的第3季外流資金規模為567億美元。房地產諮詢機構Knight Frank預估,中國機構投資人2014年的海外不動產投資金額達150億美元、遠高於2009年的6億美元。
財經網(caijing.com.cn)2月28日報導,上海重陽投資總裁王慶指出,中國房價已開始出現拐點,房價下跌,至少三、四線城市非常明顯;如果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中國資產價格會進一步回落。
2015年1月中國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年減4.3%、連續第35個月呈現負成長,創史上最長負增長紀錄。2015年1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8%、為2009年11月以來CPI年增率首度跌破1.0%。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知名分析師Albert Edwards早在去年10月就已指出,2014年第3季底中國外匯存底驟減1千億美元、創史上最大單季縮減金額,顯示中國競爭力因實質匯率過於強勁、國際收支平衡急轉直下而惡化,當地信貸正出現緊縮現象。
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美元兌離岸人民幣27日升值0.10%至6.2846;盤中最高升至6.2935、創2012年11月7日以來新高。美元兌離岸人民幣2月升值0.05%、連續第4個月走升;今年迄今升值幅度達1.05%、相當於去年全年漲幅(2.7%)的39%。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