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09-10 12:39:59 記者 周瑩慈 報導
世界各國紛紛制定碳中和政策,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大致設定目標為2030年碳排減50%上下,2050達到碳中和,也就是透過各種減碳方式,讓二氧化碳排放量正負抵銷。隨碳中和議題成為國際間最重視的議題之一,各大企業也開始積極改變生產模式,而首當其衝的莫過於鋼鐵產業,作為長期以來的高排碳產業,鋼鐵業者正面臨迫切的轉型需求。
鋼鐵產業老大哥中鋼(2002),於今年8月底股東常會中指出,公司正不遺餘力地節能減碳,除了成立包含董事長、各部門高層,以及部分員工的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也成功整合22家協力廠商,共同發展國產化離岸風電,並已累計建置84.8 MW(百萬瓦)太陽光電系統,年發電量1.02億度。此外,也宣布將和中油實施「鋼化聯產」,預期在2025年減排7%、2030年減排22%、205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
資深產業人士指出,碳中和趨勢已然成形,目前由中鋼帶頭做起,中下游鋼廠勢必得加緊腳步跟進,否則當各國開始祭出碳稅等措施,台灣鋼廠,尤其以外銷為主的鋼廠會失去競爭力。
各國拚碳中和,鋼鐵業迎高鋼價時代
國際間對2050達成碳中和已取得一定共識,例如美國宣布2030年減排52%、2050碳中和;日本規劃2030減排46%、2050碳中和;歐盟規劃2030減排55%、2050碳中和。中國則預計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台灣過去僅規畫2050年碳排量要回到2005年的一半,與國際間腳步有落差,而今年4月政府則表示,正評估將目標升級至2050年達到淨零轉型。
法人指出,製造業及能源業佔全球碳排量高達58%,其中,製造業約佔31%、能源發電產業佔27%,而國內鋼鐵業用電量為全台第三大產業,僅次於半導體及光電業。
佔台灣工業總排碳量約14%的中鋼指出,日本、韓國的大型鋼廠都已率先引進更高階環保煉鋼設備,如氫能煉鋼設備,中鋼在亞洲鋼廠中的腳步不算快,但正積極研究如何在生產段節能減碳,例如用電改為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或是以氫能煉鋼,或以熱鐵磚(HBI)取代煤炭。
中鋼解釋,過去煉鋼主要是以煤碳中的碳,帶走鐵礦砂中氧化鐵的氧氣,以產生純鐵,因此過程中除了氧氣也同時產生二氧化碳,若轉型氫能煉鋼,就是用氫跟氧結合,產生水與鐵,這樣就沒有二氧化碳的產生。
不過中鋼也坦言,相關技術目前尚不成熟,至少還需要5~10年的耕耘,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金,幾乎不是一家廠商能獨立完成的,像日本製鐵就宣布投入5000億日圓研發、5兆日圓蓋氫能煉鋼廠。
至於以熱鐵磚取代煤炭,主要是鐵礦砂大國澳洲,利用綠能電解水產生氫氣,再與鐵礦砂混合製造出無碳排的熱鐵磚,這也是中鋼未來將採用的選項之一。不過,據了解,目前全球熱鐵磚年產能僅1000多萬噸,連中鋼集團粗鋼年產能1600萬噸都不到,由此可見熱鐵磚接下來仍有一段供不應求的路要走。
資深產業人士表示,整體來看,無論是轉型氫能煉鋼,或是採用熱鐵磚取代煤炭,未來生產一噸鋼最少增加幾百塊美金的成本,這也是為何中鋼及愈來愈多鋼廠,開始認同「高鋼價時代」已經來臨的原因。
轉型期間,哪些鋼廠首先受惠?
綜合來看,短期要看到鋼廠透過生產端升級去達到零碳排放幾乎不可能,不過可以知道的是,業者正持續增加綠能使用,幾乎各鋼廠都已在自家廠房屋頂裝設大大小小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提供自用或符合用電大戶條款。
中鋼亦指出,若集團全面轉型氫能煉鋼,每年至少需要14GW(十億瓦)離岸風電的發電量,而台灣目前離岸風電發電量目標是2025年底前累計裝置容量達約5.62GW,甚至不到中鋼需求量的一半。這也是政府積極推動、廠商趨之若鶩投入綠能產業的原因。
因此,法人認為,在鋼廠生產模式完成轉型前,已領先佈局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的鋼廠,如中鋼、中鋼構(2013)、世紀鋼(9958)、新光鋼(2031)、東和鋼鐵(2006)等,可望率先嚐到相關商機的甜頭。
另一方面,國際積極走向碳中和,像是中國限縮粗鋼產量,並督促鋼廠以電爐煉鋼產能置換高爐產能,預期也將推升對廢鋼需求,進而對未來廢鋼價格產生支撐,而以廢鋼為原料的鋼筋、型鋼廠,如東和鋼鐵、豐興(2015)、威致(2028)、海光(2038)等,在未來幾年需求可望保持穩健的前提下,產品報價上預料也將獲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