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德國,中國在電動車充電技術領域深具優勢
充電技術領域中的電池及充電樁是電動車領域中最重要的研究重點。德國在這方面雖然處於領先地位,但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 中國,卻擁有關鍵優勢。
全球每年新申請的充電技術專利數量大幅上升:從2016年的2,000項增至2022年的近16,000項。目前每兩項專利申請中就有一項與優化電池、擴展充電站有關。2014年,電動車充電技術僅占每年新專利申請的10%;到2022年,這個數字已上升到39%。此外,汽車與能源網之間的能源、資料管理,以及電動車的電池冷卻技術也都是主要研究項目。
慕尼黑律師事務所Grünecker針對電動車專利申請之綜合分析顯示,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專利申請數量大幅增加,但中國在總數上仍遠遠領先。在全球排名中,德國的福斯(VW)、BMW及賓士(Mercedes-Benz)等3家車商擠身10大專利公司之列,排名第1的是日本豐田汽車(Toyota),中國也有奧動新能源(Aulton)、比亞迪(BYD)及北京新能源電動汽車3家車商排名位居前10。
然而,儘管德國汽車等工業製造之專利在歐洲受到大力保護,但其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之影響卻相對有限。因為中國擁有一個由製造商、供應商、學界及新創企業組成的緊密網絡,在充電技術領域享有優勢。
根據Grünecker的分析,中國目前在充電技術上擁有62,000多項專利。相較之下,德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僅約4,000項。中國在其國內市場占有優勢的原因之一係來自國家的大規模補貼。中國希望透過在電動交通領域的領先地位,來主導全球汽車產業。中國電動車以充電站等設施與汽車資訊數據間之連結為開發重點,目標是打造智慧通訊的高性能充電設施。
此外,電動車電池更換在中國的接受度不低。與德國不同,中國正在研究可在充電據點進行電池更換的方案。這也是中國充電站營運商Aulton成為全球第2大專利申請者的原因。
中國在電池、充電技術方面的主導地位迫使德國製造商愈發仰賴與之合作,以維持競爭力。中國電池製造商CATL及Eve成為BMW「New Class」系列的主要供應商,該車款將於2025年上市。BMW也與中國的長城汽車成立合資企業,生產供應全球市場的Mini電動車。
總部位於Ingolstadt的競爭對手Audi更計畫於今年 11 月推出與中國夥伴上汽(Saic)合作開發的電動車。福斯汽車也正尋求與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Xpeng)間的緊密合作,並希望在2026年之前推出兩款適合中產階級的車款。(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