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報告:進口替代政策轉為強調經濟韌性及填補供應鏈缺口
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出版之「俄國進口替代政策之昔與今」報告
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又名HSE University Russia)設立於1992年蘇聯甫解體、市場經濟形成之初,為俄國在經濟及社會科學領域教學及研究的知名大學之一,在東歐及歐亞經濟聯盟內頗負盛名。該校於本年2月提出之「俄國進口替代政策之昔與今」研究報告,說明俄國進口替代政策昔今轉變,並在國際制裁、外資撤出及加強與友好國家經濟往來關係下,檢討俄國新階段之進口替代內容及發展方向。
俄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實施進口替代政策已約15年,過去進口替代發展過程仰賴易取得之技術及外人直接投資,惟技術層次較高之產業,因技術取得有限、產業上下游關係不足,使本地化難以進行。在汽車產業方面,外國技術快速導入使生產有成,卻導致技術依賴程度提高,使得2022年外商退出市場時產業受創頗深。
該報告指出,俄國個別產業甚至企業對外國技術之仰賴程度不盡相同,在新的階段已無一體適用於所有產業之全面進口替代政策,需制定多元解決方案。在國際制裁之高度壓力下,進口替代政策主要考量已自全面提升產品自製率、確保就業、經濟多樣化,轉為強調經濟韌性及填補供應鏈缺口,進一步確保技術自主,同時保持經濟開放性和重新定位轉向友好國家市場。
俄國進口替代政策於2014年第一波制裁後,似從被動防禦漸轉化為主動作為之戰略,在新一波國際制裁下俄國經濟體制仍將持續開放,與周邊國家積極進行經貿整合、與友好國家擴大貿易、金融及產業合作。然而,如何在與多數產業技術發達國家關係急遽惡化下發展關鍵技術,並在動員令下社會氛圍緊張之際,吸引人才投入產業發展,為俄烏衝突持續下俄國政府主要難題。(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